中央区观光协会官方博客

中央区观光协会特派员博客

通过中央区观光协会实施的“中央区观光检定”,介绍了注册特派员的观光志愿者成员在中央区的“时令”信息。

执笔者一览

>>关于这个博客

最近的博客文章

◆中央区这里有历史(40)回顾震灾复兴事业-1<道路名称篇>-晴海大道是歌舞伎大道。

[卷渕彰/写乐] 2012年3月22日08:30

距今82年前的1930(1930)326日,举办了“震灾复兴纪念仪式”。1923年(1923年)9月关东大地震发生后花了66个月时间,东京终于复苏了。后藤新平象征的帝都复兴事业也可以说是城市改造,在区划整理的基础上建设了新的道路。克服苦难的事业担负着今天的城市功能。这次,我想谈谈复兴道路的名称。

 

0913_40_120317daisinnsai_do.jpg仪式的2天前,24日昭和天皇在复兴的市内巡幸。千代田小学(现在的日本桥中学=东日本桥第一丁目,设置了临幸纪念碑)吃了午饭,从屋顶上眺望复兴的街道。之后,经过复兴桥梁的清洲桥和永代桥,访问了市立筑地医院(位于海军军医学校旁边的东京市立最初的综合医院=不现存)等。

 

回到道路上,在复兴计划中新设的昭和大道、八重洲大道等道路名称是东京日新闻社悬赏募集的。据说对于22条干线道路的名称有超过24万封的应募。

 

当选的新道路的名称(当时的记载)如下。看看中央区相关的道路吧。

 

1号线-昭和通(复兴道路的代表)。宽度100米的计划为44米)

2号线-大正通(现靖国大道)。战后改称。东日本桥、浅草桥南边)

3号线-永代桥通(今永代通)。帝都复兴第桥梁永代桥)

4号线-歌舞伎通(现晴海通)。歌舞伎座、木挽町、新富座迹)

5号线-清杉通(复兴桥梁清洲桥通横山町至浅草桥附近)

7号线-八重洲通(从外堀通到昭和通都是都道,前面是区道)

11号线-新常盘通(现江户通)。新常盘桥和复兴小学的常盘小学)

12号线-市场通(现新大桥通)。因地震而迁移开场的筑地市场)

13号线-新大桥通(新大桥至江东方向)。之后与旧市场大街合并)

 

顺便说一下,其他的道路名称如下。

6号线-驹形桥通(现驹形通)、第8号线-千代田通、第9号线-议院通、第10号线-江东通、第14号线-马厩桥通、第15号线-言问桥通、第16号线-福砂通(现葛西桥通)、第17号线-清砂通、第17号线-青砂通、2线-青砂通、第2线-第号线-第2线-第号线-青砂通、第1号线第1 1号线第号线-第2线第号线-第2线-第号线-青砂通、第号线-第1 2号线-第1号线第1号

 

像这样,震灾复兴道路成为了今天道路网的基础。●卷渕彰

 

 

 

旧日本桥两国的药店

[北游人] 2012年3月16日08:30

 为了寻找浅草御门的说明板去浅草桥看看了。(江户地图位于神田川的南部)

派出所旁边有“郡代宅邸遗迹”的说明板,但是没有那样的东西。

过了桥的台东区一侧,有浅草见附迹的碑,旁边有旧町名由来向导的旧浅草桥的说明板。


 江户幕府在主要交通路线的重要地点修筑了橹、门、桥等,保护了江户城。

 奥州街道经过的这个地方,相当于通往浅草观音的道路,所以筑起的门是

 被称为浅草御门。

 另外因为配置了警卫人员,所以被称为浅草见附。

 神田川第一次架设桥是在1636年(1636年)。

 因为位于浅草御门前,所以被称为浅草御门桥,不知什么时候变成了“浅草桥”。

(台东区)

 

 一边眺望神田川一边回到中央区侧,街道左侧一带是东日本桥2丁目,旧日本桥两国。两国地名残留的只有两国桥,从旁边看有邮局。
其名为“两国邮局”。留下了两国的名字。

kyuu ryougoku 011.JPG


 走过靖国街往前看,看到了漂亮的建筑物。

kyuu ryougoku 012.JPG


过了马路近的话,总觉得能看到令人怀念的招牌。

kyuu ryougoku 019.JPG


店门口出现了这样的招牌。

kyuu ryougoku 016.JPG


我拜访了店老板,玉置药店创立1905年。我问了一下“贝尔茨水”,据说是从德国来东大的老师的名字取的。

查了一下,好像是Prof.Dr.Erwin von Baeltz MD PhD。


 德国医生贝尔茨博士于1876年受政府的邀请来到日本,在东大医学部的前身东京医学学校接受了26年的生理学、病理学、内科学、妇产科学的教鞭,为日本医学做出了巨大贡献。


 “贝尔茨水”是1883年,在箱根富士屋酒店逗留期间,看到女佣的手被糟蹋而开的处方。

同时也是向世界介绍草津温泉的人。

 也就是所谓的明治新政府为了向日本教授先进的学问和技术而被邀请。

与日本人荒井花子结婚,在功绩上获得了勋章一等瑞宝章、旭日大绶章。

据说博士的表彰碑在东大站内、该图书馆、草津温泉西的河原。

 另外,日本人所见的“蒙古斑”的命名者。

 据说他是亨利希冯西博尔德的好朋友。

 

 店内还需要不同尺寸的贝尔茨水、蜂蜜、一般的药品、还有香烟和饮料剂。

 店内中央有两个楼梯,里面好像有漂亮的配药室。

 因为好像不喜欢照相机,所以我拍了外面的照片。

 

kyuu ryougoku 017.JPG

拱形的设计很漂亮啊。

kyuu ryougoku 018.JPG

墙壁的黑色污渍是空袭造成的燃烧弹的痕迹。

 这是保留明治时代的珍贵建筑。 

 这么说来,住在西雅图的人告诉我“温哥华古董店里有你家的金牌”

这样的事。老字号的故事规模不一样啊,。

 

 

1701年(1701年)3月14日浅野内匠头长矩切腹

[灭紫] 2012年3月14日08:30

风佐夫

  比花更重要的是我又

     如何消瘦春天的余韵


1701年(1701年)3月14日(旧历),浅野内匠头长矩吟诵了在众多武将和政治家的辞世中也广为人知的这首和歌。享年35岁。关于“赤穗事件”因为太有名了,所以也没有说明的要点,但是浅野家用人片冈源五右卫门拜访了被委托的田村右京太夫邸,据说是由目付的多门传八郎许可,当时吟诵的。歌舞伎(元禄忠臣藏)也是名场面之一。(也有说法认为真伪尚不明确。・・)

100_0418.JPG
内匠头即日切腹,导致御家断绝的风波,江户藩邸和赤穗城被收公。

赤穗藩铁炮洲上屋占据了现在的圣路加国际医院、护理大学附近一带。在圣路加国际医院的用地内设置了表示“浅野内匠头邸遗址”的石碑和说明板。


据说从8900坪的上屋开始,15天内家臣几乎全部搬到了镇上的租房里。

以下是在古地图上看到的浅野家上屋的变迁。

“浅野又市”是内匠头的幼名,9岁时继承了家督。

赤穗事件以后可以知道上屋用地被细分了。最后是进入明治时期的筑地居留地的沽票图。

 

 


顺便说一下,大石内藏助的辞世

“啊,乐和思晴的身是舍浮世之月的无云”


浅野内匠头邸遗址:明石町10-11地区一带

 

 

 

中央区铁道物语<之七>“轨道的记忆”

[下町汤姆] 2012年3月9日08:30

这次也是有关中央区铁路的故事。


曾经有过“废线热潮”的说法。就是去探访被废止的铁路轨迹而走。当然现在也很受欢迎。最近,又增加了被废止的铁路,引起了怀念过去样子的人们的乡愁。
中央区也有这样想的地方。


银座的道口.jpg一个是以前介绍过的“银座的道口”。

正确地说,作为〔滨离宫前道口遗迹〕,保留着时代的记忆。现在是〔汐留蚬贝网站〕的地方,曾经有国铁汐留站,从那里铁轨延伸到了筑地市场。随着货物的形态转移到卡车运输,列车的需求减少,终于在1987年(昭和62年)废止了。

我勉强记得濒临废止的汐留站和延伸到这个筑地的铁路。现在回想起来,我觉得这是物流和信息世界发生巨大变化的时代的节点。sandclock 


筑地市场全景.jpg 

铁路运输支撑筑地市场物流的时代已经很远了,但其残留在市场独特设施的构造上。画圆弧的建筑物是配合货物的轨道建造的。这个样子还能看到到什么时候呢?


201202晴海铁桥.jpg 



另一个“记忆”就是晴海的货物线。

以前,有“东京都港湾局专用线”,以越中岛为起点的线路,作为深川线延伸到丰洲,作为晴海线分支。这条线路与春海桥并行穿过晴海运河,延伸到晴海码头的仓库群。当时的铁桥(晴海桥梁)生锈了,融入了水前风景的一部分。yacht


 201202晴海看板.jpg

几年前,铁路还残留着一部分,随着丰洲和晴海的再开发的推进,渐渐消失了。曾经排列着铁轨的地方是用来建造的草地。不知为何留下了当时样子的指示牌,反而引起了哀愁。


201202晴海货线(1).jpg


以前我住在这附近,喜欢在这条货物线旁边走。我想起了春天和沿途的樱花很相匹配的风景。1989年(平成元年)废止的时候不禁令一丝寂寞。现在记忆犹新了。cloud


201202晴海轨道遗址.jpg久违地走在晴海码头的仓库街上,发现了轨道的痕迹。我想过,这一带曾经排列着运送水泥和小麦粉的货车。


这样的东京正中央也有“废线”的乡愁。随着时代的变迁,使城市的变化反射出来的银色铁路,现在似乎在迟钝的锈色中一直牢记着回忆。


即使轨道消失了,“记忆”也会留下来。伴随着繁荣的历史,作为在那里工作的人们和相关的人们的回忆,长久、怀念。confident
 

 

继续阅览 中央区铁道物语<之七>“轨道的记忆”

 

◆中央区这里有历史(39)3月10日,东京大空袭67年焦土的再生

[卷渕彰/写乐] 2012年3月8日19:06

1945年(1945年)310日,东京被大空袭直接袭击。今年是第67年。当天凌晨,下町一带受到美军飞机的袭击,一夜之间化为灰烬。空袭不仅仅是310日。由于多次轰炸,中央区的大部分被烧毁并毁灭了。在不知道战争的一代人不断增加的情况下,空袭体验者决不能忘记这一天。至今还保留着那场战祸的痕迹。

 

0913_39_120310tokyo_daikushu.jpg在中央区的主页(HP)上,有一个特集东京大空袭的“中央区和平祈愿虚拟博物馆”。从中央区的和平都市宣言开始,由总结空袭受害情况和疏散学童的实际情况的战争记录、介绍照片资料和体验记的资料室、可以看到当时和现代对比照片的过去和现代等构成。

 

据该网站称,中央区于1944年(1944年)11月首次遭受空袭灾害后,共遭受了15次空袭。从表示空袭受害地区的中央区全图来看,中心部大部分都涂得通红。稍微避免了受灾的地区是筑地和人形町的一部分和隅田川东南部的月岛、胜时、晴海地区。

 

新龟岛桥西诘南侧设置了“战灾遇难死者慰灵碑”(照片上左)。碑文上刻有“310日空袭,悼念全町烧毁时的死者”,1948年(1948)310日茅场町二、三丁目町会有志建立。

 

日本桥上也有燃烧弹袭击。现在那个烧焦的痕迹也清晰地残留着(照片上右=栏杆侧面的茶色部)。仔细看铺石的话,也会发现可能是弹痕还是欠缺的地方。据说在之前的石桥架桥100周年之际进行的清洗时,没有除去那个地方,尽可能地留下了烧痕迹。

 

在中央区,设置了包含和平愿望的纪念碑“和平之钟”(照片下)“和平像尼古拉”“江户胡同”“和平都市宣言碑”=3个地方。1989年(1989年)3月,“和平之钟”设置在八重洲大道的中央分离带。高7米,荷兰制的钟连接了26个,被敲响的是中央区的歌《我的城市》。金字塔部分刻有中央区和平都市宣言,“再一次寻找和平的珍贵......”。●卷渕彰

 

 

 

◆中央区这里有历史(38)追忆明治时期的下町筑地附近-镝木清方作《朝夕安居》

[卷渕彰/写乐] 2012年3月4日08:30

美人画的巨匠镝木清方是幼年时期在木挽町附近度过的与中央区有渊源的日本画家。战后不久的1948年(1948年)所描绘的《朝夕安居》回忆了1887(1887年)左右的下町筑地附近的风情。这部作品现在正在镰仓市镝木清方纪念美术馆举办的“收藏品展清方和舞台第一期”上展出(照片上)。到会期311日为止,周一休息。

 

0913_38_120301kaburaki.jpg镝木清方出生于1878年(1878年)神田佐久间町。父亲是剧作家条野采菊。与京桥南藏青屋町、筑地、木挽町迁居。13岁时进入水野年方。17岁时成为父亲经营的《山和新闻》的插画画家。

 

1927年(1927年)在第8届帝展上获得帝国美术院奖的《筑地明石町》是代表作。据说从那时起,描写关东大地震中失去的下町风俗的作品不断增加。

战后,在1948年(1948年)的第4届日展上展出了《朝夕安居》。1954年(1954年)获得文化勋章。移居镰仓。1968年(1972年)93岁去世。墓地是谷中陵园。

 

《朝夕安居》长约4米的画卷,描绘了东京下町平民生活的一个场面。朝景的背景是可以望见桅杆的町角,送报少年,打扫的少女,卖煮豆,在胡同里打井,洗脸的男人们旁边开着牵牛花。白天的场面,卖风铃是在移动摊子上避开阳光的吗。

在夕景中,是一位优秀的女性行水,磨光灯火店的女性。围绕着店行灯,在缘台交谈的老人,傍晚乘凉的成人,女孩子在灯笼里玩(照片下:《早晚安居》中的夕景(部分)=该馆发行的美术明信片)

 

“以1887年左右的世态,地点从东京的下町、靠近大海的京桥区筑地附近的早上开始,到八丁堀附近的夜晚为止的风景线”(《镝木清方文集(一)制作余谈》)

 

清方画这幅画是在战祸遗留下来的1948年,70岁的时候。在关东大地震中明治的情景消失了,而且在东京大空袭中失去了很多东西,这似乎反映了昔日的想法。他说:“直到明治时代都城的东南、大川的水注入筑地的大海为止,我对那一带的平民区抱有的乡愁是从无底的井里汲取的水无穷无尽的”(同著)。

 

1934年(1934年)发行了《筑地川》。度过幼年时期的木挽町·筑地一带,也许是伴随着鲜明的记忆,永远爱着的心的故乡。●卷渕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