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区观光协会官方博客

中央区观光协会特派员博客

通过中央区观光协会实施的“中央区观光检定”,介绍了注册特派员的观光志愿者成员在中央区的“时令”信息。

执笔者一览

>>关于这个博客

最近的博客文章

◆中央区这里有历史<7>~武家地迹、浜町公园的隧道~

[卷渕彰/写乐] 2009年7月29日08:45

中央区立浜町公园有综合体育中心和运动场等,是区民休息的场所。江户时期这一带是武家宅邸地。这里有被称为“浜町隧道”的中央区内唯一的隧道,也就是隧道(照片)。


0913_7_090728_hamacho1.jpg 这条隧道是1980年(1980年)建造的,之后,为了配合隅田川护岸的整备,超级堤防化,于1999年(1999年)11月改建的。
长234米,是从新大桥一侧向两国桥方向的单行道1车道的区道,与首都高速公路和隅田川并行。只有汽车可以通行,但是人和自行车不能通过。隧道上面是滨町公园。



以前一带是武家地,文久时期的画图上记载了细川越中守(熊本藩)、水野出羽守(沼津藩)、津轻越中守(弘前藩)、牧野越中守(笠间藩)等中、下屋。


明治维新后大部分都是华族所有,而且拥有面积也很大。其中以广大的细川邸而闻名。 


1907年(1907年),搬到细川家的长屋居住的29岁左右的日本画家镝木清方(姓氏不浑浊)是:


“从河边稍微凹进去,从河岸到清正公大人的途中,在水门前门旁的4张榻榻米上,无论是木筏还是白帆,只要风吹起波浪,海面上的鸥就会变得很快地飞来飞去,在细川家的家里人的照顾下,第一次成为了日本桥区的居民”(1)


描写了当时浜町的情景。 


在关东大地震后的区划整理中,滨町公园于1929年(1929年)7月设立开园。与隅田公园、锦系公园一起是震灾复兴事业3大公园之一。


现在的滨町公园是46531 m2(约14100坪),是与东京巨蛋(46755m2)规模几乎相同的区内最大的公园。有雾间歇喷出的“豆芽立池”、游乐设施广场、可以享受烧烤的白天露营场等。这是每年8月举办的“大江户祭盂兰盆会舞蹈大会”的会场。


1)镝木清方著《随笔集明治的东京》所收《在滨町的时候》,岩波文库,2009/7第8版,岩波书店发行


*镝木清方(1878年(1878)8月31日-昭和47年(1972)3月2日)在筑地木挽町度过幼年时期,去铁炮洲(南八丁堀)的私立铃木学校上学。一段时间,搬到汤岛后,再次移居南传马町、木挽町、浜町, 与中央区的地有着很深的关系。代表作《筑地明石町》很有名。著作中也记载了过去的街道情况。战后住在镰仓,获得文化勋章。


■迄今为止的“中央区这里有历史”
第1回「现在也有,灵岸岛」这里>>
第2回“留在十字路口,现在没有的桥”这里>>

第3回「区内最高的地方」
这里>>
第4回“日本桥隐藏的铭牌”这里>>
第5回江户的町地是中央区的面积!?” 这里>>
第6回「旧新大桥的桥名板」这里>>

 

 

◆中央区这里有历史<6>~旧“新大桥”的桥名板~

[卷渕彰/写乐] 2009年7月16日18:30

现在的新大桥于1977年(1977年)被改架,但可以近距离看到之前1912年(1912年)架设的旧新大桥的桥名板。话虽如此,中央区一侧的新大桥的桥名板”是区民有形文化财产,但遗憾的是没有向公众开放,所以这次介绍的是 是江东区一侧的。


新大桥的创架是1693年(1693年),绝对不是“新大桥”,而是“自古以来的桥”。因为之前通过的两国桥当时被称为“大桥”,所以之后被架设,所以被命名为“新”大桥”。松尾芭蕉开通之际
  感激不尽地踩着筷子的霜
这样吟诵着。歌川广重在京桥·大锯町
描绘的《名胜江户百景》、《大筷子的骤雨》在西洋美术的世界中掀起了日本主义的旋风。


0913_6_090620_shin_ohashi01.JPG 1912年(1912年)7月竣工的旧新大桥,从以前的木桥开始架设约200米的上游,钢制的最后构造全长173.3米。设计是在现日本桥的铭牌上也刻有名字的东京市的工程师桦岛正义。


路面在厚的铁板上打混凝土,完成了柏油路,即使在关东大地震的时候,这座桥也没有被烧掉,而且,通过警察的敏捷引导等拯救了很多避难者。西诘北侧的 中央区一侧有“震灾避难纪念碑”和“人助桥的由来碑”。虽然也克服了战争灾害,但是由于老化,1974年(1974年)开始了撤去和改架。


0913_6_090620_shin_ohashi02.JPG撤去的旧桥梁中,中央区滨町一侧的一部分转移到了明治村(爱知县犬山市),而桥名板则 中央区侧的汉字记载和江东区侧的假名记载分别保存着。


现在,谁都能看到的江东区一侧的桥名板设置在同区立八名川小学的北侧(照片上)。铸铁制的大小长135.3cm,宽273.5cm。中央用假名写,从右边可以看到“志于ほし”(“新おはし”的变体假名)的痕迹。而且下面用罗马字刻着“SHIN・O・HASHI”。周围的装饰几乎都剥落了。旧桥的遗迹在东诘南侧也留有一座照明桥柱(照片下)。


现在的桥梁虽然是简单的斜张桥,但是作为历史悠久的桥,那里有着珍贵的遗产。 


■迄今为止的“中央区这里有历史”
第1回「现在也有,灵岸岛」这里>>
第2回“留在十字路口,现在没有的桥”这里>>
第3回「区内最高的地方」这里>>
第4回“日本桥隐藏的铭牌”这里>>
第5回江户的町地是中央区的面积!?” 这里>>

 

 

◆中央区这里有历史<5>~江户的町地是中央区的面积!?~

[卷渕彰/写乐] 2009年7月8日17:00

江户的范围分为被称为御府内的朱引内和町奉行统治的墨引内两个部分。这个领域有武家地、町地、寺社地。 


这些面积是多少呢?资料中有“根据1869年(1869年)的土地利用状况调查,武家地(约1170万坪)占全体的约70%,町地(约270万坪)和寺社地(约270万坪)约15%......”(《江户博览强记》小学馆,2007/6)。调查时期是明治时期,但是和幕府末期时期没有太大变化,所以想继续推进。 


那里 中央区的面积相比,中央区整体约10.1km2,约300万坪,陆地面积约8.25km2,约250万坪。江户时期的町地面积和中央区的面积几乎相同。 中央区第23区部面积第2窄,不过,这个 中央区的面积是江户的町地的面积,令人吃惊。 


而且,从人口来看,江户的人口根据时期有变动,也有各种各样的说法,但是如果概括地说的约100万人的话,其中町人约50万人。 


大约有50万人生活在江户的15%即约270万坪的町地。也就是说,现在的 在中央区居住着江户的50万名町人。中央区的人口约11万人(截止2009年7月),简单计算的话,江户町地实际上是现在的 这是中央区人口4.5倍左右集中的地方,怎么样。 


0913_5_090620_nagaya01.JPG光是这样就吓了一跳,因为江户平民大多是长屋生活,所以很难想象是多么过密。但是,另一方面,虽然很狭小,但还是拿出智慧,生机勃勃地努力生业,让人感受到生活着的坚强姿态。(照片为深川江户资料馆的长屋风景=该馆从2009/7开始约1年因改装工程而闭馆) 


今天的中央区公寓居住家庭率被认为是日本第一,高层公寓鳞次栉比,地基的立体利用被安排,居住空间与江户时期无法相比。然而,江户时期的町地生活至今 中央区重叠起来的话,是不是成为真正享受时代变化和生活提高的鉴证呢。 


中央区是江户的御城下町,作为“元祖下町”的日本桥·京桥的町地作为商业地、职住地等,有很多职业的人,热闹非凡,成为江户繁荣的源流。然后形成了“人居住,人聚集的地方,很有活力”的身体。今天的 希望能将这种意气联系到中央区


■迄今为止的“中央区这里有历史”
第1回「现在也有,灵岸岛」这里>>

第2回“留在十字路口,现在没有的桥”这里>>
第3回「区内最高的地方」这里>>
第4回“日本桥隐藏的铭牌”这里>>

 

 

◆中央区这里有历史<4>~日本桥隐藏的铭牌~

[卷渕彰/写乐] 2009年7月3日09:00

大家都知道的“日本桥”是国家指定的重要文化遗产,2011年将迎来现石桥架桥100周年。这里镌刻着隐藏的历史。用汉字或假名写的“桥名板”谁都会看到,但是留下了关于桥的记录的是“铭牌”。


日本桥的这个铭牌在南诘东侧和北诘东侧两个地方。设置场所在桥柱旁的背面,只有面向河的地方,如果不越过高栏(栏杆)探出身子的话是无法看到的。而且因为板面暗沉,文字很难读。


impact首先,从南诘东侧看吧。这里的铭牌是现桥改架时期的。原文为汉文体,但适当地加了逗号。


090620_nihonbashi_tumaki.jpg本桥以明治四十一年十二月十五日开工,四十四年三月二十八日成竣工,工程师工程师米元晋一专当设计监工之任,技手荒井春吉大崎贞一佐藤正太郎清水庄次郎坂口安彦杉山源次郎辅佐之,桥上装饰工程师妻木赖黄之心裁亦赞川亦赞川


工期是2年4个月左右,顺便说一下,通车仪式是1911年(1911)4月3日举行的。接着写着从事工程的人们。据说建筑师妻木赖黄设计了想象中的麒麟和狮子的东方主题,代表里程碑的松树和榎(朴树)(照片上)。桥名挥毫记载为江户幕府最后的15代将军德川庆喜。铭牌如实地说,当时的技术人员完成了桥,并留下了它的名字。


impact对面的北诘东侧的铭牌(照片下)记述了关东大地震的修复工程。


090611 nihonbashi01.JPG日本桥修复工程来历
本桥ha1923年(1923)9月1日的大震火灾因照明装置、高栏及敷石等的毁灭被定为卡拉萨尔尼付1928年(1928)2月之卡修复工程开始,同年12月完成其工程。此工程费总额■(五? 看不清楚)要万余圆。
  东京市


在那之后,日本桥也因战争灾害而遭受了损伤、缺失、变形等严重灾害。此外,由于经年劣化导致的破损、腐蚀等原因,实施了复原、修复、强化对策。而且,正是因为有了不懈的维护和清扫活动才有了。 作为代表中央区的历史性文化遗产,有着长达一个世纪的今天的样子。


■迄今为止的“中央区这里有历史”
第1回「现在也有,灵岸岛」这里>>
第2回“留在十字路口,现在没有的桥”这里>>
第3回「区内最高的地方」这里>>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