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桥物语。从上次开始继续(上次是这边→【京桥物语1】)。
从银座看到的京桥街道。这两个街道的交界处曾经流淌过京桥川,上面架起了京桥。明治、大正时代架设的桥的柱子作为史迹被保留下来,但是从现在的街道上想象那个时代已经变得很难了。
但是,从银座眺望的京桥街道,以前作为绘画的风景广为人知。是怎样的街道呢?街道是如何形成的呢?我想使用明信片,分几次介绍一下。
我要从一张照片开始讲。
![s_hanabi_69-2.jpg](https://cn.tokuhain.chuo-kanko.or.jp/archive/2019/02/02/s_hanabi_69-2.jpg)
照片提供:中央区立京桥图书馆
从银座那边看着架设在京桥川上的“京桥”。当时是明治28年(1895年),京桥的街道是名为“南传马町”的町名,桥的南传马町一侧暂时立着巨大的大门。这是甲午战争时建造的凯旋门。据说为了迎接出征的士兵,全国各地都建了各种形状的凯旋门。
另一方面,“京桥”。据说创架是江户时代初期,这个时代的桥是明治8年(1875),由九州肥后的名石工桥本勘五郎从木制换成石造的。这座桥的柱子描绘了漂亮的拱门,有着京桥传统的拟宝珠设计。
之后,京桥在明治34年(1901年)换成铁桥。据说柱子和栏杆是上一代的石桥的东西被挪用了,拱门的侧面为了看不到里面的构造而被覆盖,装饰着花纹。
![s_hanabi_69-3rv.jpg](https://cn.tokuhain.chuo-kanko.or.jp/archive/2019/02/02/s_hanabi_69-3.jpg)
左边的和风之门是明治38(1905)年左右,日俄战争时建造的京桥凯旋门。有凯旋门的是银座那边。桥上有路面电车行驶,京桥川上漂浮着运送米袋的小船。
这是明信片。明治33年(1900年),明信片被允许是私人制的,之后随着日俄战争的胜利气氛,大流行起来。最近在还没有收音机的时代,作为向各地传达信息的手段,明信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并且那个信息,以20世纪初期的贵重史料的形式,隔着时间的现在也被传达。
银座大街的明信片上经常拍到有轨电车。明治36年(1903年),京桥换成铁制后,路面电车开始通过,所以明信片从铁制的京桥和银座大街的路面电车的历史相同的时期开始了。
这是从南传马町眺望凯旋门中的银座大街。在万国旗飘扬的情况下,花电车在行驶,人们蜂拥而至桥上。在历史教科书中学不到的,能感受到当时的空气感也是明信片的魅力。
![s_hanabi_69-4rv.jpg](https://cn.tokuhain.chuo-kanko.or.jp/archive/2019/02/02/s_hanabi_69-4.jpg)
明信片的魅力还在于此。偶尔会拍到有趣的东西。这是从银座眺望南传马町的明信片。右端拍着煤气灯一样的东西,左下角拍着电话亭。
![s_hanabi_69-5rv.jpg](https://cn.tokuhain.chuo-kanko.or.jp/archive/2019/02/02/s_hanabi_69-5.jpg)
关于电话亭,我是第一次通过特派员Hanes先生报告的报道知道的。请一定要看这边。
在京桥!日本第一个街头公用电话 →这里
顺便说一下,这张明信片被称为“手彩绘明信片”,是一张一张彩绘师上色的。因为有时是用那个人喜欢的颜色来涂的,所以不知道是不是真的颜色。
凝视在电话亭右上角的远处,就能看到钟楼。这是南传马町的小林钟表店。小林钟表店以建在八官町(现在的银座八丁目)的大钟表台而闻名,在南传马町的分店也建了钟表台。据说那家服部钟表店的创始人服部金太郎看到小林钟表店的繁荣情况,决定成为钟表商。
下面的明信片恐怕是明治末期南传马町的风景。桥的对面有南传马町的啤酒大厅,最右边写着“きやはし”的京桥的柱子,还有煤气灯。
![s_hanabi_69-6rv.jpg](https://cn.tokuhain.chuo-kanko.or.jp/archive/2019/02/02/s_hanabi_69-6.jpg)
现在的京桥遗址上还留有两座雕刻着“きやうはし”和“京桥”的柱子,当时实际设置的地方正如您所看到的那样,“きやははし”从银座侧看就在前右侧,“京桥”从南传马町侧看就在前右侧。
![s_hanabi_69-7.jpg](https://cn.tokuhain.chuo-kanko.or.jp/archive/2019/02/02/s_hanabi_69-7.jpg)
顺便说一下,关于应该还有两个柱子,我调查了过去的照片,一个是1901年的架桥年月,另一个是什么文字,但是没能解读。
之后,进入了“大正”时代。这张照片被认为是大正2・3(1913・4)年的时候。这是从南传马町到银座方向的照片。右边的建筑物是日就社。现在的读卖新闻社在这里。
![s_hanabi_69-8rv.jpg](https://cn.tokuhain.chuo-kanko.or.jp/archive/2019/02/02/s_hanabi_69-8.jpg)
日就社虽然在明治末期竖起了钟楼,但是几年后就取下了。银座的街道是明治时代报社聚集的地方,也是信息的集聚地。
另一方面,在南传马町一侧,大正3年(1914年),在日就社桥的对角线上建成了“丰国银行京桥分店”的大楼。现在有LIXIL所在的大楼附近。
![s_hanabi_69-9rv.jpg](https://cn.tokuhain.chuo-kanko.or.jp/archive/2019/02/02/s_hanabi_69-9.jpg)
明信片的设计恐怕是从圆形圆顶的塔屋看到的景色吧。进入大正时代后,这座大楼建成后,南传马町的街道就以急剧的速度开花了。
第二年大正4年(1915年)的京桥,南传马町一侧是奉祝门,银座一侧是奉祝塔。在以京桥为首的主要桥上,如果有什么大的庆祝事情的话,就建造了这样的东西。
![s_hanabi_69-10rv.jpg](https://cn.tokuhain.chuo-kanko.or.jp/archive/2019/02/02/s_hanabi_69-10.jpg)
这是11月大正天皇举行御大典(即位礼和大尝祭)时的明信片。图章上描绘的是在继承皇位时的即位礼中使用的八角形高御座。据说现在的高御座是大正天皇时期再现的,今年也使用了这个。
从不同的角度看南传马町,街道的右侧拍到了丰国银行,对面开始了新的建筑。
![s_hanabi_69-11rv.jpg](https://cn.tokuhain.chuo-kanko.or.jp/archive/2019/02/02/s_hanabi_69-11.jpg)
这是第二年大正5年(1916年)竣工的大同生命保险东京分店的建筑。被称为“大同生命大厦”,拥有和丰国银行一样圆形的圆顶屋顶。之后形成了酝酿出大正浪漫氛围的南传马町的脸面建筑。就现在的地方来说,在东京广场花园的地层中央以法的上面。
照片提供:中央区立京桥图书馆
大概是大正5年(1916年)左右吧。从这座大同生命大厦眺望的桥,还有银座的街道。
![s_hanabi_69-13rv.jpg](https://cn.tokuhain.chuo-kanko.or.jp/archive/2019/02/02/s_hanabi_69-13.jpg)
南传马町开始建造高个子的大楼。从高处可以俯瞰银座的街道,今后会出现这样的照片。大正时代的南传马町是这样开幕的。
接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