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笔者一览
>>关于这个博客
最近的博客文章
|
[下町汤姆]
2011年12月29日08:30
今年也只剩下一点点了。到了回顾一年的季节了。
迎接新年的忙碌准备也告一段落了,我喜欢一边眺望着除夕夜的天空一边喘息的时间段。
而且,除夕的乐趣不管怎么说都是“跨年荞麦面”。
本来就很喜欢荞麦面,不吃一会儿就会变得无性恋慕,但是除夕的荞麦面又能得到其他的乐趣。将一年的反省慢慢铭记在心的心情,和一边欢欣雀跃地等待新年临近的高涨感交织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味道。![scissors](http://www.chuo-kanko.or.jp/mt/mt-static/plugins/EmoticonButton/images/emoticons/scissors.gif)
![室町荞麦面2_R.JPG](http://www.chuo-kanko.or.jp/blog/%E5%AE%A4%E7%94%BA%E3%81%9D%E3%81%B0%EF%BC%92_R.JPG)
在各个家庭享受荞麦面当然也不错,但是在喜欢的店里接触到确实的味道也不错。
中央区内有很多荞麦面名店,这次就去拜访日本桥室町4丁目~日本桥本石町4丁目附近的荞麦面店吧。
![室町荞麦面3 R.JPG](http://www.chuo-kanko.or.jp/blog/%E5%AE%A4%E7%94%BA%E3%81%9D%E3%81%B0%EF%BC%93_R.JPG) 在从“新日本桥站”到“神田站”途中的街道上
荞麦面店和拉面店有很多,是喜欢面的人很开心的地区。从老字号到连锁店,粉丝多的个性店等鳞次栉比。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室町沙场”总店。在沙场系的店中也是人气很高的老字号。我也偶尔去日本桥散步的时候。店内虽然相当大,但是总是有很多客人,非常热闹。
为了慎重起见,让我们来确认一下江户荞麦面的历史吧。原本荞麦面是像“荞麦刨”一样吃的,但是从战国末期开始“切荞麦面”就开始普及了。据说江户的城镇从17世纪末左右开始开了“荞麦面店”。然后转眼间就扩展到了江户的各町内。
顺便说一下,“沙场”这个商号,原本是以大阪城筑城的时候,建筑用的沙子被放置的地方附近有好吃的荞麦面店,不知什么时候开始被称为“沙场”为开端的。之后,“沙场”进入江户,从这一趋势中诞生了“薮荞麦面”。另外,也有以信州为发祥地的荞麦面店的流动,这和现在的“更科”系相连。
顺便说一下,在“沙场”的发祥地大阪现在没有“沙场”的源流,“更科”的店相当多,这也很不可思议。
江户落语中经常出现荞麦面。我想起了去世的上一代桂文治师生前说的话。“江户人的话,怎么也不吃荞麦面。荞麦面是享受口感的,所以“咕嘟咕嘟”就是真的。据说,在荞麦面店里捏着嘴,饭后用牙签做什么就是野暮”
嘛,随便吃就好了,但是作为我来说,明明不适合却很漂亮,现在开始期待着能品尝到美味的“过年荞麦面”。
大家也请各自享受除夕的饮食活动。然后祝你新年快乐。明年也请多多关照。
[下町汤姆]
2011年12月21日08:30
从上次开始介绍中央区铁路的小故事的系列开始了。即使不是铁路迷,我也想稍微接触一下作为基础设施支撑着日本发展的铁路的魅力。
上次介绍的“铁路马车”由于线路的维护困难性和马的粪便对策的课题,决定换成有轨电车。1903年(明治36年),新桥-品川和数寄屋桥-神田桥分别开始有轨电车行驶。现在的中央区也有电车来了。
之后经过并立的资本合并,1911年(明治44年)东京市收购,作为“公营铁路”重新开始。现在的都营交通开始了这一年。也就是说,今年已经是开业一百周年了。在跨越关东大地震和战争的灾害的同时,长期以来作为市民和市民的脚被人们所喜爱。
![数寄屋桥十字路口R.JPG](http://www.chuo-kanko.or.jp/blog/%E6%95%B0%E5%AF%84%E5%B1%8B%E6%A9%8B%E4%BA%A4%E5%B7%AE%E7%82%B9_R.JPG)
但是,在高度经济成长期的汽车化浪潮中,“都电”也相继被废止,直到最后为止还残留在中央区内的日本桥-永代桥之间也在1972年(昭和47年)11月消失了。许多路线都由都营巴士和地铁继承。
看看旧明信片上留下的照片,可以看出电车融入了城市的风景中,成为了生活的一部分。对于当时的人们来说,一定是一个亲切的存在吧。
从住在附近的上了年纪的人那里,听到了“乘坐都电上高中”、“在换乘的电停经常见到别人”之类的话。 深深地刻在了人们的回忆里吧。
![日本桥原/R.JPG](http://www.chuo-kanko.or.jp/blog/%E6%97%A5%E6%9C%AC%E6%A9%8B%E3%81%9F%E3%82%82%E3%81%A8_R.JPG)
但是,也许中央区的“路面电车”也会复活。中央区今年开始调查的下一代路面电车(LRT)的计划备受瞩目。将来,有可能在银座-晴海之间铺设。如果实现的话,1971年(昭和43年)从银座“都电”消失以来的复活。
![巴黎的特拉姆.jpg](http://www.chuo-kanko.or.jp/blog/%E3%83%91%E3%83%AA%E3%81%AE%E3%83%88%E3%83%A9%E3%83%A0.jpg)
在欧洲等地,有轨电车已经在很多大城市活跃着。主要被称为“电车”。在低噪音、节能、环境保护方面也备受期待。
在今年夏天到访的法国巴黎,也有帅气的电车来往,固定在了街上。这是2006年时隔69年复活的有轨电车。
值此都营交通百周年纪念年之际,我接触了有关路面电车的历史和展望。期待地区的各位能够轻松利用的公共交通的发展吧。
※照片左上角“战前的数寄屋桥十字路口”(引用市售的明信片)
※照片左中笔者摄影「现在的数寄屋桥十字路口」
※照片右上角“日本桥附近的图”(引用市售的明信片)
※照片右中笔者摄影《现在的日本桥原》
※照片左下熟人摄影「巴黎的有轨电车(电车)」
[萨姆]
2011年12月20日08:30
![R0016407LLS.JPG](http://www.chuo-kanko.or.jp/blog/2011/12/18/R0016407LLS.JPG)
没有第九年的年末......腊月惯例的“贝多芬第九交响曲”。
12月17日(周六)12:00~14:00,在晴海特里顿广场2F大厅特设会场,田中佑子指挥的“中央区第九会晴海特里顿广场(本)公演”举行。
每年12月“在晴海特里顿进行第九演奏!”为口号,今年是第五次演奏会。
今年,第一部由中央区立佃中学合唱部《熊》合唱·中央区第九会版《江户日本桥》,第二部由献给在东日本大地震去世的人们的福莱作曲《安魂曲》,第三部由贝多芬作曲交响曲第9号《附有合唱》演奏了第四乐章。
“中央区第九会”是中央区第九会合唱团(由居住在中央区、在职人员于2007年7月结成的特别编成合唱团。从高中生到老年人有180多人在籍。)和中央区交响乐团(团员约80人)构成。
[liy-ship灿壹朗]
2011年12月20日08:30
10月,在八重洲二丁目的八重洲大大楼前,尾台榕堂的纪念碑建成了。患者的孩子很可爱,张着嘴。
越后出身的幕府末期中医尾台榕堂。听说他在这附近呆着。![111216_1135~01.jpg](http://www.chuo-kanko.or.jp/blog/111216_1135~01.jpg)
明年会刊登在中央区观光指南上,在检定考试中登场吗?!
[卷渕彰/写乐]
2011年12月17日18:41
在武者画、美人画、风景画、妖怪画、戏画、动物画等广泛领域,对其画风大放异彩的浮世绘师·歌川国芳(歌川国芳)(1797年(1797)-1861年(1861))。出生于本银町,晚年住在玄冶店,成为了终结之地。现在,“死后150年歌川国芳展”(到2月12日为止,六本木·森艺术中心画廊)正在举办(照片上左)。在日本桥创作出杰作的江户子歌川国芳如今又复活了。
国芳于1797年(1797年)出生于本银町第一丁目。现在的日本桥室町四丁目,离神田很近。本名井草孙三郎。1808年(1806年),12岁的时候被歌川丰国认可,成为了弟子。初代歌川广重是同龄,果然还是当时兴盛的歌川派丰广门人。1827年(1827年)31岁的时候,《通俗水浒传豪杰八百人之一》系列大获成功,用武者画巩固了地基。画面上描绘登场人物的动态构图似乎吸引了人们。据说1842年(1842年)天保的改革使得从风俗取缔开始就不能画演员画、游女、艺妓等,从那里开始在戏画、讽刺画等方面发挥了奇才。
乍一看,看起来像涂鸦风格的画,其实看到画了演员们的人就明白了,表现了滑稽的反骨魂。将人的身姿聚集在一起制作人物画等,用异想天开的画风,天真烂漫地描绘了笑和玩心的世界。以猫为题材的作品也很多。国芳的画是Town杂志月刊《日本桥》的封面,可能大家都很熟悉。最近成为话题的是《东都三股之图》(国芳展后期展示),让人联想到从中洲眺望深川方向,高耸立的橹是江户的天空树。
女流剧作家长谷川时雨在著作《旧闻日本桥》中,将国芳作为父亲(深造)的传说而写。
“在玄冶店的国芳,在和丰国的合作下,写了大黑和惠比须取得角力的地方,(父亲)是6岁或7岁,所以几个时间就不见了。”“国芳的家是两间庭院,纵深五间左右的狭窄的房子,五间只有前面。从外面可以看到的地方,弟子面向桌子,国芳的习惯坐在表面上。虽然是继丰国之后的一个人,但却是这样的生活方式。(以下略)”(岩波文库版)。还刊登了父亲深造的插画《浮世绘师国芳的住所》(部分=照片上右)。
1853年(1853年),57岁的时候住在新和泉町玄冶店(现在的日本桥人形町三丁目),1861年(1861年)在这里结束了65岁的一生。现在,玄冶店遗址上立着中央区教育委员会说明板,但是没有国芳的记述(照片下左)。墓是小平市上水南町的日莲宗中将山大仙寺,刻有一勇斋国芳的名字(照片下右)。该寺是1595年(1595年)在八丁堀创建的,1644年(1644年)迁移到浅草,之后遭遇战争灾害,1948年(1948年)在现在的所在地重建。●卷渕彰
[灭紫]
2011年12月17日08:30
看了“元禄忠臣藏”的第二天,决定在平成中村座看“松浦的太鼓”。在《义士外传》中也和《四谷怪谈》并列上演次数多的人气演出节目。住在本所吉良上野介旁边的宅邸里的松浦老爷来了大石内藏助,听到了太鼓的声音,“这是山鹿流的阵鼓!”然后折手指数太鼓的数量的场面和兴奋地停在家臣的场面而闻名。在浅草的中村座上演的话,因为离本所很近,所以能感觉到“当地的东西”也很开心。
在这部戏剧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是“俳句”。偶然遇到了在发端的“两国桥之场”下雪的腊月,俳句老师宝井其角身穿卖竹子的赤穗浪士大高源吾。觉得可怜的样子很可怜的拐角处从松浦侯那里得到了拜领的外褂,面对“年末、水流和人的身体”这一发句,源吾就返回了“期待明天的宝船”这一附加句后离开了。松浦侯很快就明白了意思,那个时候听到了阵鼓的声音。
在《江户名胜图会》中记载的三围神社求雨的时候创作的《如果是探望骤雨和田的神的话》、《钟一卖不出去的日子没有江户的春天》等诗句,芭蕉门十哲之一而闻名的宝井其角出生于1661年(1661年)近江国膳所藩的御殿,竹下。最初自称是母亲的姓榎本,后来称为宝井。延宝初年(1673年)成为芭蕉的门人,编了俳句集《乡村句合》、《虚栗》、《枯尾花》等。芭蕉死后,推进了华丽的时尚风俳句,被称为“江户座”。其拐角的住所在南茅场町的药师堂(智泉院)附近,在这里去世(1707年)
“梅之香和旁边是荻生惣右卫门”这一句也记载在“江户名胜图会”上,有“......只是为了帮助靠近那个住宅而已”的记载。据说荻生惣右卫门在决定有关以荻生徂徕而闻名的赤穗事件时向柳泽吉保进言。
![100_0296.JPG](http://www.chuo-kanko.or.jp/blog/2011/12/15/100_0296.JPG)
日比谷线茅场町站的瑞穗银行入口旁有一块“其角居住遗址”的石碑。据说墓在江东区森下的长庆寺。诞辰350周年,是不是有什么活动呢?去年有纪念俳句的募集等。
说点题外话,作为“松浦的太鼓”原型的松浦镇信是肥前平户藩6万3000石的第四代藩主。正如戏剧中也出现的那样,和山鹿素行的交流也很深,开始了茶道石州流的一派镇信流的文化人。顺便说一下,松浦静山(1760年~1841年)是第九代藩主,他写了隐居后278卷《甲子夜话》(大名旗本的逸闻、市井的风俗等)。作为大名来说是罕见的剑高手,作为野村导演的名言而出名的“胜利有不可思议的胜利。据说“输......”是静山的“剑谈”中的一句话。
|
链接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