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区观光协会官方博客

中央区观光协会特派员博客

通过中央区观光协会实施的“中央区观光检定”,介绍了注册特派员的观光志愿者成员在中央区的“时令”信息。

执笔者一览

>>关于这个博客

最近的博客文章

中央区的本

[凑子] 2019年1月22日09:00

你好,我是凑子。

这次,我想介绍一下中央区发行的图书。 中央区立京桥图书馆、日本桥图书馆、月岛图书馆等所有图书馆都收藏着,可以使用。

♪ 中央区的文化财产

江户开府以来,在作为经济、文化中心发展起来的中央区,介绍了很多残留的文化遗产。共7集。 (中央区教育委员会・立21cm・80页左右)

chuohon01m.jpg


(一)修订新版中央区文物史迹、古迹、纪念碑1995年刊 

(二)中央区的文物美术、工艺、古文献1976年刊

(三)中央区文物桥梁1977年刊

(四)中央区的文化财产有形民俗文化财产-信仰-1981年刊

(五)中央区文物有形民俗文物-工具类-1984年刊

(六)中央区文物有形民俗文物-工具类二-1987年刊

(七)中央区的文物建筑物1988年刊


♪ 讲述中央区的过去

从1984年开始,总结了每年在区内各地举行的文化财产恳谈会“讲述过去的会”的收录内容。主要是以大正初期开始的城市情况、关东大地震、战争的记忆、小学的生活为中心,在中央区出生成长的人们,将过去的生活和城市的变迁等流传至今。共17集。 (中央区教育委员会・立21cm・80页左右)

chuohon02m.jpg


(一)讲述中央区过去的八丁堀佃岛1989年刊

(二)讲述中央区过去的东日本桥、马喰町、横山町1989年刊

(三)讲述中央区过去的入船・凑・月岛1990年刊

(四)京桥八重洲(二)・京桥萝卜河岸1991年刊

(五)1991年刊,讲述中央区过去的滨町小网町

(六)讲述中央区过去的室町、本町、新川1992年刊

(七)讲述中央区过去的明石町富泽町1993年刊

(八)小舟町新富1994年刊,讲述中央区的过去

(九)讲述中央区过去的箱崎町筑地1995年刊

(十)讲述中央区过去的本石町・久松町1996年刊

(十一)讲述中央区过去的人形町・堀留町1997年刊

(十二)讲述中央区过去的大传马町·蛎壳町1998年刊

(十三)1999年刊,讲述中央区以前的茅场町·小传马町

(十四)讲述中央区过去的兜町・日本桥2000年刊

(十五)讲述中央区过去的八重洲一丁目・中州2001年刊

(十六)讲述中央区过去的胜时、丰海町、晴海2002年刊

(十七)讲述中央区过去的银座2004年刊


♪ 中央区文化财产调查报告书

在中央区的文化遗产,根据各自的主题,深入挖掘进行的调查,记录和报告书。共5集。(中央区教育委员会)

chuohon03m.jpg
(照片上段、下段均从左开始依次)

中央区文化财产调查报告书第1集

筑地外国人住宅-圣路加国际医院附属外国人住宅“波拉巴木制小屋”的调查报告-1992年刊(长26cm・118页)

中央区文化财产调查报告书第2集

中央区的木造建筑物1993年刊(长30cm・154页)

中央区文化财产调查报告书第3集

中央区世家收藏文书-小津商店・佐佐木印店・中村家文书-1995年刊(长26cm・195页)

中央区文化财产调查报告书第4集

栂森神社收藏文书1996年刊(长30cm・208页)

中央区文化财产调查报告书第5集

中央区桥桥桥诘广场-中央区近代桥梁调查-1998年刊(长30cm・354页)


♪ 中央区内散步-探访历史遗迹与历史-

从一年的生活、街道、文明开化、文学等视点注视中央区,介绍区内文化遗产和中央区的足迹的书。共9集。 (中央区企划部宣传课・建18cm・200页左右)

chuohon04m.jpg


第1集中央区区内散步-探访历史遗迹与历史-1988年刊

第2集中央区区内散步-探访历史遗迹与历史-1992年刊

第3集中央区区内散步-探访历史遗迹与历史-1995年刊

第4集中央区区内散步-探访历史遗迹与历史-1998年刊

第5集中央区区内散步-探访历史遗迹与历史-2001年刊

第6集中央区区内散步-探访历史遗迹与历史-2004年刊

第7集中央区区内散步-探访历史遗迹与历史-2007年刊

第8集中央区区内散步-探访历史遗迹与历史-2010年刊

第9集中央区内散步-探访历史遗迹与历史-2013年刊

※ 在向中央区立京桥图书馆地域资料室申请后,进行了书的摄影。

现在,我们所知道的中央区,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而且正因为是中央区,所以才有了不变的东西,这是一本能够切实感受到的书。 一定要活用在街道漫步和地域研究上呢。

中央区观光协会特派员凑子

sign200.png
第33号2019年1月18日

 

 

中央区立京桥图书馆的圣昆花园

[凑子] 2019年1月18日14:00

sunken03m.JPG你好,我是凑子。
中央区有京桥图书馆、日本桥图书馆、月岛图书馆三个中央区立图书馆。

今天,我想介绍一下在中央区立京桥图书馆入口前蔓延的“圣君花园”。


中央区立京桥图书馆的圣昆花园位于从人行道向下一层的地方,是一个有开放感的宽敞空间。像这样,在比地面低的地方的庭院,在建筑用语中被称为圣昆花园(sunken Garden)。因为有楼梯和斜坡,骑自行车、婴儿车、轮椅等来的时候也很方便。

♪ 圣昆花园的花们

圣昆花园里排列着圆形的花坛。总是被整理得很漂亮,季节的花温柔地迎接着我们。

sunken01m.jpg

在各自的花坛上,丝柏科的灌木作为一个象征站着,是在其周围种着花的风格。

现在这个季节,仙客来、三色堇、甜蜜阿里萨姆、玛格丽特、中提琴等颜色鲜艳地开放着。圣诞节的季节,花坛用丝带装饰,让人心情愉快。


sunken04m.jpg♪ 圣昆花园的公告牌

另外,中央区立京桥图书馆的圣昆花园里还立着告示板。

这里定期展示各种各样的照片,介绍着中央区的历史和街道等。
中央区立图书馆网站的“Web画廊中央区立图书馆收藏”通过纸质媒体进行了介绍。

手工制作的告示板很温暖,好像能让看的人平静下来呢。

♪ 中央区立京桥图书馆的历史
现在中央区立京桥图书馆的建筑与中央区政府是一体的,由佐藤武夫设计,1969年(1969年)竣工。

中央区立京桥图书馆的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1910年(1910)。这是在京桥寻常小学内开馆的东京市立京桥简易图书馆的起源。1929年(1929年)搬到了现在的地方。

这是东京都内屈指可数的图书馆,因为免于战火,留下了很多战前出版的图书,收藏了珍贵的资料。另外,地域资料室里除了中央区相关的资料外,还备有东京23区和多摩地区的资料。

中央区立京桥图书馆的收藏图书,到2018年4月为止,共有34.5万册、杂志253种、CD·DVD 8733标题、报纸19张、座位数166张。

选择喜欢的书回家的路上,请一定要看看圣昆花园的花。

sunkun02m.jpg

中央区立京桥图书馆中央区筑地1-1-1

※图书馆和区政府在里面没有连接,请注意。

中央区观光协会特派员凑子

sign200.png

第32号2018年1月16日

 

 

中央区的人行道很有趣!23【波拉巴・木制小屋】

[凑子] 2019年1月14日09:00

你好,我是凑子。
到上次为止,我一直走在明治时代有筑地外国人居留地的明石町周边的街道上。
今天,我想介绍一下隅田川畔直到平成时代为止现存的被称为“波拉巴·木制小屋”的外国人住宅。
polaba400.png
名称=POLABA BUNGALOW
所在地=东京都中央区明石町8
设计者=J・伯格米尼
施工者=清水组
竣工年份=1924-14年(1924-25)
建筑面积=66坪791(220,752 m2)
基础=布基
木造平屋建

1989年(1989年),圣路加国际医院的再开发事业开始实施。现在,位于圣路加花园建造场所的Toysler纪念馆被移建到了医院内的中庭,其实在同一个地基内还建有2家木造平房建筑的洋房。其中一家是“波拉巴班加罗”。
“波拉巴·木制小屋”位于明治时期的美国公使馆旧址。这是为医院相关人员准备的外国人住宅。估计竣工时间是1924年左右,比玩具斯勒纪念馆更早就建在那里。
虽然好像是“波拉巴女士”住的房子,但是没有留下建筑当初的设计图等详细的资料。另外,了解波拉巴女士的人,在隔了很长时间的现在,也找不到了。

polaba01m.png
polaba04m.png


外观是和风的木结构平房。但是,一旦开始调查,意想不到的建筑样式就会变得明亮起来。那是当时在日本还很少见的美国住宅的建筑样式——“2×4”(框架墙施工法)被使用的。

而且,房间都是西式房间。显然是为外国人建造的住宅。 这座建筑物的历史价值得到了认可,在预计近期拆除的情况下,进行了正式的调查。

♪ 波拉巴・木制小屋建设的经过
1923年(1923年)发生的关东大地震,不仅夺走了筑地外国人居留地的面貌,还给医院的建筑物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为了建造临时医院,从美国乘船运送了建筑材料。木材、石棉石板、铺瓦等。那是在复兴中尽早建造的巴拉克建筑。

据有关人员说,“用建了临时医院的剩余材料,建了2栋房子”。被认为是建在托伊斯勒纪念馆旁边的木造平房建筑的2家。可以推测竣工与临时医院同一时期,1924年6月左右。

♪ 波拉巴木制小屋的房间布局

波拉巴·班加罗是东西延伸栋的中走廊型的房子。波拉巴女士之后,虽然住着小姐英镑(也有努诺女士的说法),但随着居民的增加,1933年(1933年)进行了扩建。

当时的各资料都留在圣路加国际医院。图纸上写着“POLABA BUNGALOW”。这座建筑被称为波拉巴木制小屋。

另外,扩建的设计者被记载为J・伯加米尼。 说起1933年,那是医院第一期工程完成后,玩具斯勒纪念馆新建的一年。所有的设计都是J・伯加米尼。恐怕,波拉巴·木制小屋的扩建是与这些同时期着手的。


madormim.png在玄关的北侧,设置了两个“服务器房间”。这是和式房间,恐怕是以雇佣日本人为前提的。 以走廊为中心,南侧有起居室、餐厅、卧室、浴室,北侧有厨房和收纳室。扩建时,客厅扩大了,旁边增加了玄关。

随着扩建,向警察局申报的“设计变更及暖气设置申请”还残留着。恐怕是因为住的人增加,今后需要好好的居住环境。也就是说,波拉巴·木制小屋是震灾发生后,应急处理性建造的巴拉克建筑。

♪波拉巴木制小屋的建筑风格

polaba03m.png【轴组】

在布基础上,放置地基,竖框的间柱直接立在底座上。 拆除了下见板的外墙后,其中宽约10厘米的板以45度的角度,斜着密密麻麻地贴着。 再除去那个的话,明白了三分之一角的间柱与窗户的位置无关,是以等间隔竖立的。这与日本的建筑风格明显不同。

另外,在间柱和间柱之间,水泥块被夹在中间。作为同样采用施工方法的例子,在群马县指定重要文化遗产的旧美国板传教士馆也能看到,可以认为是避开老鼠。在美国的住宅建筑中,有可能是一般使用的方法。

masard.png【小屋组】

屋檐较低的曼萨德屋顶(折腰屋顶)。虽然是西式的屋顶,但是在小屋组中,不是桁架构造,而是采用和小屋方式。最后,主屋是铁皮葺,屋檐是波形石棉石板。

【内部装饰】

在客厅里,使用木毛板,在上面贴着化妆合板。据说这个化妆合板和医院本馆2楼的天花板是一样的。是从美国进口的材料。


【地板组】 试着剥下客厅的地板,底板被斜贴在根太上,上面铺着薄的地毯。地板材料的斜粘贴也是2×4施工方法的特征。

polaba02m.png


虽然采用了美国的建筑样式,但随处可见传统的施工方法。这是因为除了设计者之外,实际施工的人是日本人,使用了熟悉的技术。

在西式建筑进入日本的明治时期,像这样混合施工方法的案例很多。日本的栋梁们对至今为止的技术感到自豪,同时也按照自己的方式解释,接受了新的施工方法,说明了这是一个过渡期。

♪ 日本的2×4工法
波拉巴·木制小屋的特征是,外观是和风木造平房,同时具备完整的美国住宅样式。其中之一就是“2×4”(框架墙施工法)。

2×4工法是美国和加拿大主要用于住宅的工法。将细的间柱等间隔竖立,在将梁等组合起来的骨架上,贴上下见板的外包装板进行组装。 这是在美国的地形和历史中培养出来的独特技术,也有谁都可以简单组装的“预制装配住宅”的一面。

关东大地震的复兴期,使用这种建筑样式的例子很多。 实际上,要追溯到更早的时代,2×4工法作为在日本引进的初期的例子,可以举出北海道开拓使的建筑物。

1869年(1869年),明治新政府设立的北海道开拓使是在美国农务省的协助下组织起来的。旧开拓使札幌博物场等是重要文化遗产。

之后,1890年(1890年),有把美国的组装住宅带回去的例子,这在民间也是开始导入2×4工法的时候。

2×4工法,在追寻日本采用的经过和阶段的基础上,波拉巴·木制小屋也是掌握关键的存在。

♪ 木制小屋式

关于“木制小屋”的形式,在大正时期的住宅改良运动中,在海外介绍的住宅样式中,最适合日本人的理想住宅像。

1923年(1923年)关东大地震复兴时,为了解决住宅不足的问题,木制小屋形式得到了很高的评价。 “波拉巴·木制小屋”被认为是在这样的风潮中实践过的。

♪ 波拉巴・木制小屋之后

1941年(1941年),当时医院院长桥本宽敏留下了和家人一起居住的记录。因此,我有“桥本纪念馆”的别名。

另外,从1977年(1977年)开始,作为医院相关人员的研修室和会议室被使用,被称为“圣路加第二纪念馆”。1985年(1985年),作为再开发计划本部的事务所,也承担了这个角色。

polabamap200.png讲述历史的建筑物,与希望永远保存的声音一起存在。但是,由于维持、管理等问题,不得不消失身影的建筑物络绎不绝。波拉巴木制小屋也是其中之一。

正因为是现在没有踪影的建筑物,所以我觉得那个“记录”向我们说明了很多。

参考文献: 中央区文化财产调查报告书第一集《筑地的外国人住宅》
圣路加国际医院附属外国人住宅“波拉巴木制小屋”的调查报告
1992年中央区教育委员会

中央区观光协会特派员凑子

sign200.png

第31号2019年1月10日

 

 

凑的露台马赛克壁画散步道

[凑子] 2019年1月10日09:00

凑二丁目东地区现在正在重生。
这个地区位于距离东京站1.5km的好地理位置,是一个环境比以前更好的城市。但是,从昭和末期开始受到泡沫经济等的影响,空旷地分散等,发生了防灾、防范上的课题。
1995年起,开始致力于城市再生的地区,比当初的计划经过了20多年,2016年11月凑公园开园,2017年11月凑二丁目东地区市区再开发事业建筑工程完成。
 
从凑二丁目开始眺望隅田川的凑公园里,有染井吉野、大枫树、台湾吊钟花、木槿等四季应时的树木,缓缓的斜坡和草坪上还有长凳、百合海鸥等水鸟,是休息的场所。

而且,在阳台的人行道上,全长约50米左右的马赛克壁画被设置。这次要介绍的是这里的壁画。

mte01.jpg

 

这个马赛克壁画是中央区立福利中心的诸位的作品。

从歌川广重、葛饰北斋等浮世绘开始,以与江户时代凑一带有渊源的风景和人物为中心,使用玻璃片和陶器碎片等进行描绘。

图案有15张左右,让人联想到水的闪耀和泡沫粒的图案,以及凑的氏神、铁炮洲稻荷神社的大屋顶形成的造型等,都被分散在一起。 那么,我们一边慢慢地走一边欣赏吧。
 

♪ 欢迎来到人行道美术馆!
mte08.jpg
这幅画是铁炮洲稻荷神社吧。创建于距今千年前的平安时代。作为土地的产土神,同时保护水的安全,被称为“江户凑有步枪洲”,聚集了船员们的信仰。
 
mte06.jpg
这是凑的节日风景吧。步枪洲稻荷神社的定期大祭祀。高举凤凰的大神轿,是氏子众扛着充满跃动感的构图。好像能听到强有力的欢呼声呢。宫元大神轿是町神轿最大级别,品格和传统都被称为日本第一。
 
mte03.jpg
“冨岳三十六景武阳佃岛”葛饰北斋1831年(1831)
以富士山为背景,以渔夫町的佃岛为中心,现在正是捕捉了渔舟和荷舟向佃岛划船的瞬间的作品。这是葛饰北斋的代表作《富岳三十六景》系列的一张。

mte07.jpg
《江户百景余兴铁炮洲筑地门迹》歌川广重1858年(1858年)
这是一部从铁炮洲前的江户凑开始,描绘筑地本愿寺的大屋顶的作品。正殿的大屋顶是船进入江户凑时的标志。其实,1856年(1856年),正殿因大风雨倒塌。这幅画是重建2年前画的,广重描绘了实际上没有的大屋顶。也许是表现了人们对复兴的愿望吧。

mte02.jpg

“江户名胜百景市中繁荣七夕祭”歌川广重1857年(1857年)
这是一部以富士山和江户城为背景,描绘了七夕祭情景的作品。在町屋的屋顶上,高高挂着的长条诗笺竹一直延续到哪里。 旧历临近7月7日,在江户可以看到很多卖竹的身影。当天,没有孩子和贫富之差,谁都在叶竹上贴上诗笺,向星星许愿。也有用纸做的算盘、大福帐、菠菜、西瓜等。实际上是有趣的景象。
 
mte04.jpg
卖肥皂泡
据说一到夏天,就一边唱着“玉ya~~”一边来卖。把肥皂泡粉浸在水里,吹细管做成了肥皂泡。
 
mte05.jpg
太神乐
据说在江户时代,随着时代的变化,形状也有了一些变化,但是据说他用笛子、小鼓、大太鼓、铃铛等热闹地唱着小曲和狂言,每天都在江户的街道上来回走动。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图案。“马赛克壁画散步道”是隅田川的闪耀、中央大桥的英姿、对岸眺望佃岛的里弗赛德的空间。
 
mte09.jpg

另外,公园内设置的太阳能照明灯即使在停电时也能确保灯光,在长椅上,在灾害发生时可以取下座位,作为灶台使用。

天气好的时候,一边散步一边欣赏怎么样。
mtemap.png
 

中央区观光协会特派员凑子
sign200.png
第30号2019年1月7日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