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观世能乐堂开场1周年·音阿弥诞生620周年纪念特别公演,今天很少上演的“古式谣初式”于4月25日上演。“古式谣初式”是江户时代正月在江户城本丸大大厅,在将军、御三家、各大名列座的基础上每年举行的幕府的正式活动。几年前读了这样的记述后,我想设法看看一次。“正月3日的御谣初,各大名登城,献上岛台,将军亲自向大名赐予了酒杯。在此期间,能的四座·一流的太夫的歌谣被进行,结束后观世太夫作为室町幕府以来的传统拜领了将军脱下的肩衣,之后各大名也模仿将军,将肩衣当场脱下。全体退位后,这些肩衣被交给了观世太夫,各大名第二天去观世太夫家做使者,给予奖励回收了那个肩衣。”(《江户博览强记》)
企划发表后一直不知道详细情况,问了好几次,今天真的很期待。在入口拍照,受理完毕后,竟然收到了“开场一周年纪念品”,非常感激。在媒体上看到的戏剧评论家的脸也稀稀落落落。根据演出后的说明,因为是以“1880年复活谣初式的时候”的形式上演的,所以比江户时代的东西要紧凑。
开始了。首先观世大夫、宝生大夫、金刚大夫穿着武士乌帽子、素袍的正装登场,各自流派的地谣各3名,坐着的时候演奏者登场。这次由日本艺术文化振兴会理事长茂木七左卫门先生工作。大家都保持着平伏的状态,演奏者向观世大夫打招呼说:“我不唱。”。“四海波”不长头发,结束后伴奏者登场。三大丈夫的居杂子(用西特、地谣、伴奏不跳舞而演奏的东西)是“老松”、“东北”、“高砂”。这三首歌是谣初式的规定演出节目。演奏结束后就是“时服拜领”。白色的棉布衬里是红色的。这时,三位丈夫将衣服重叠在素袍上,在下一个“弓箭立合”跳舞。据说这是由于三方原的大败而逃回滨松城的德川家康为敌人武田军返回而高兴,让观世大夫跳一跳的由来。“弓箭立合”结束后,演奏者会给观世大夫穿上肩衣,演奏者也会脱下自己的肩衣,扔出去。据说日后去大名家还礼的话,养成了要买贵重物品的习惯。之后根据观世宗家的说明,到了幕府末期附近,各大名家也因为财政困难而被告知“请带走”,观世家留下了3个大名家家纹的肩衣。之后,以“武家礼仪和能”为题的音阿弥研讨会在国学院的二木谦一教授和东京大学的松冈心平教授、观世宗家举行。(音阿弥是观世流的三世。)那个时候,听说观世宗家穿着的素袍是从第二代将军秀忠那里拜领的。很少能看到三流宗家一起的舞台。度过了充实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