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影海报上看到的波兰的有趣之处@国家电影档案
你好!我是活跃特派员Hanes(Hanes)。
12月13日(周五)起,在国立电影档案馆举办了展览会“日本波兰建交100周年纪念波兰电影海报”。
老实说,波兰是个个人还不太熟悉的国家,"如果能通过海报了解一下这个国家...”就去了展览会♪
这次我们将从展览会的内容和本企划展负责人冈田先生的解说中看到的国波兰的一部分浓缩为大家送上!
令人满意的作品数量和“波兰派”
首先,作为推荐本次展览会的一个理由,可以列举出作品数量多。
这次竟然展示了前期和后期共计1950年代后半期到1990年代前半期的96张海报!
在国立电影档案的前身东京国立近代美术馆胶卷中心时代,仅展出了约50件藏品的波兰电影海报,这次还增加了其他美术馆、电影资料馆、甚至个人收藏品。
并且,这次也销售“波兰电影海报目录”。♪
这些作品在“第1章波兰电影的海报”、“第2章日本电影的海报”、“第3章世界各国的电影的海报”3章中展出。
冈田先生说,波兰的电影海报不仅作为电影的宣传媒体,也可以作为艺术作品来观看。
特别是第3章,有名的电影也很多,从电影迷的角度来看也能乐在其中!
研究电影的人,实际看过电影的人,可以仔细品味电影史中海报的变化和重要性,因为和电影本身的关系用海报表现出来的东西。
那么,让我们轻松回顾一下波兰的历史吧。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波兰被纳粹德国和苏联分割。
受苏联的影响,在1947年的选举中,共产势力大获全胜,成为社会主义国家。
但是,1953年斯大林去世,1956年赫鲁晓夫批评斯大林,共产党一党独裁下的言论压制暂时减弱。
以此为契机,摆脱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新一代的艺术家在电影、图形、爵士乐等方面产生了新的潮流。
特别是1950年代后半期以后,与政府的文化控制保持距离的水灵的表现作为特点的电影海报被称为“波兰派”,其水平之高让世界大吃一惊。
这个“波兰派”这个词本身是设计师杨雷尼察于1960年首次使用的,之后在全世界都知道波兰有一个优秀的派系。
冈田先生说,除了波兰之外,制作出如此优秀电影海报的国家还有捷克斯洛伐克和古巴,这些国家的海报有着共同点。
那就是这种体制下的“制约中异常的自由”。
高中时代,战后共产主义国家的发展并不是很喜欢学习的领域,但是不像这样在政治上,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那个时代,一下子就产生了兴趣,真是不可思议!
那么,我想给大家介绍几张实际的海报。
与现代的真人版海报不同!有味道的海报们
这次展示的海报有三个共同的有趣之处。
第一,和现代的电影海报不同,不怎么包含主演演员和女演员的脸。
在看电影的时候,也有人根据主演的人来选择作品,这不是令人吃惊的倾向吗?
在这个背景下,在社会主义体制下,没有必要考虑销售的设计。
另一方面,除了没有的主演演员名之外,导演名、获奖经历也比较能在海报上看到。
观看的时候,请一定要注意发出这样的文字信息的方法♪
第二个不是主演演员、女演员的作品,而是描绘了很多“脸”。
这里包含了呼吁社会、政治批判的语气。
反映了当时波兰的社会背景,即使在相对自由的表现被允许的情况下,在严格的监视下反复试验的结果,也能读取出充满隐喻的自由表现的证明。
第三,在图形大国波兰,电影海报不是行业内匿名的工作,而是一流的海报作家们的工作。
这也是和其他许多国家不同的地方吧。
不仅仅是设计,也有很多有意表的表达方式,初次见面时映入眼帘、脑海中残留的东西并不是全部,只有仔细看才能理解的味道也很有魅力!
例如,本次展览会的传单上也有“暗杀之森”的海报。
《暗杀之森》海报:杨·穆沃德杰尼斯(1974年)神奈川县立近代美术馆收藏(摄影:市濑真以)
本片以“适应主义者”的意思为原题,是将贝尔纳多·贝尔特鲁奇传遍世界的作品。
主人公是遵从法西斯组织的命令,随着崩溃而逐渐崩溃的青年。
在这个海报上,紧闭着按钮的衣服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并不是特别喜欢看电影,但是我很在意这个乍看之下可以说是无表情的男性隐藏着什么,实际上被邀请去电影世界看看这部电影。
《姿三四郎》海报:弗里萨克(1971年)国家电影档案馆收藏
这是以明治时代为舞台,描写了追求柔道极致的青年的人性成长的富田常雄的人气小说改编的电影《姿三四郎》的海报。
这是黑泽明的首次导演作品电影化后再电影化时(内川清一郎导演)的作品,其特征是柔道的人们被极端抽象化、象征化。
和《暗杀之森》的海报也不一样,海报中包含的意图可能很难理解。
但是,这不是又让人在意“看电影吧”吗。
《水中的刀》海报:杨-雷尼察(1962年)川喜多纪念电影文化财团收藏 ©ADAGP, Paris & JASPAR, Tokyo, 2019 G1994
继《波兰派》的前辈导演之后,以鲜明的表现让世界大吃一惊的罗曼·波兰斯基导演的长篇第一部作品《水中的小刀》的海报。
三名登场人物被描绘成湖鱼。
虽然是我出生之前的作品,但是为什么登场人物是这样描写的,不知不觉就搜索了梗概和视频。
《丹顿》海报:1993年,武藏野美术大学美术馆、图书馆收藏
以法国大革命时期的两位政治家、施行恐怖政治的罗贝斯皮埃尔和现实主义丹顿对立为主题的历史大作《丹顿》。
捏住人脸的样子,象征着罗伯斯皮埃尔毫不留情的肃清。
如此具有冲击性的话,即使没有明确的人物形象,也很容易给人留下印象。
而且,发型就像在法国革命时的绘画中看到的一样,当时的特长也很好地掌握了。
《丑陋的家伙,脏的家伙,坏的家伙》海报:耶吉·弗里萨克(1978年)神奈川县立近代美术馆收藏(摄影:世奇照片田中俊司)
这次介绍的海报中最后提到的是,因为看了所以画的是和电影标题《丑陋的家伙、脏的家伙、坏的家伙》一致的丑恶的人脸的虫子。
我注意到这里也是重视脸的表现。
在以居住在罗马郊外贫民窟的大家庭为中心推进故事的喜剧海报上,了解了登场人物的特征后,就可以知道为什么只张开虫子的一只眼睛,为什么会出现这样肮脏的印象呢。
最后
到现在为止,根据冈田先生的解说简单地介绍了波兰电影海报的特征和看点,不过,还是现在电影海报的划一化进程中,像这样独创自由,而且深奥的海报非常新奇。
正如展览会的宗旨一样,不是作为电影的副产品海报,而是作为艺术作品充分享受了海报本身。
这可能是因为和自己想象的海报相比文字信息少,文字被控制地配置了。
而且最重要的是,波兰是什么样的国家,战后取得了怎样的发展,从海报中渗透出来了,这一点给我留下了特别的印象。
在高中学习世界史的时候,如果有机会从电影海报上接触波兰史的话,可能会对波兰产生更多的兴趣。
在下次欧洲联盟电影节举办的时候,为了欣赏波兰电影,制定了明年的计划。♪
另外,这次也没有特别介绍,在第2章中,《上意讨伐拜领妻检讨》(泷口康彦原作)、《是艺术还是记录》引起争议的1964年奥运会东京奥运会的官方记录电影《东京奥运会》、反映当时公害问题的哥斯拉系列第11部作品《哥斯拉对希》、电影《哥斯拉》、《赫》、
尽管是日本电影的海报,但能看到新鲜感又很有趣,我觉得这是一个值得去本季参观的展览会。
因为到明年3月上旬为止都会举办,所以来附近的时候,试着感受一下波兰电影海报的有趣之处怎么样?
※这次在获得国立电影档案的许可后,在展览室内进行了摄影。
展览会的介绍
展览会“日本波兰建交100周年纪念波兰电影海报(Polish Posters for Films 100th Anniversary of波兰-Japan Diplomatic Relations)”
会场:国立电影档案馆展览室(7楼)
会期:2019年12月13(周五)至2020年3月8日(周日)
前期展示:12月13日(周五)~1月26日(周日)
后期展示:1月28日(星期二)~3月8日(星期日)
※会期中有部分展览更换。
开室时间:11点~18点30分(入室时间到18点),每月末周五11点~20点(入室时间到19点30分)
休室日:周一、12月28日(周六)~1月3日(周五)
参观费:普通250日元、大学生130日元、老年人、高中生以下及未满18岁、残疾人(附带者原则上最多1名)、国立电影档案的校园成员免费
官方网站:https://www.nfaj.go.jp/exhibition/polishpost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