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日开始登场的“中央区社区周期(CCC)”(博客报道:/archive/2015/10/velib.html)。不仅如此简单,与徒步相比行动范围也有很大的扩大,区内的观光、购物以及上下班的交通工具都受到了大家的照顾。从八丁堀方向到京桥广场花园的利用很多,途中穿过新大桥大道、昭和大道、中央路等大道。骑自行车的话,和以前使用的电车(地铁、JR)、巴士等相比,更能切身地感受到街道,特别是能感受到它的大小的是昭和大道。
【昭和大道(新京桥十字路口附近)】
中央路的4条车道,新大桥大道的6条车道的道路宽度也相当大,昭和大道竟然是10条车道!那是一条整车流淌的大河。这也是理所当然的,平日的12小时交通量是3万9千台(根据2010年交通统计),作为在中央区内行驶的道路是绝对领先的(永代大道:3万6千台,晴海大道:3万1千台)。而且,拥挤时的平均行速度也是29.9km/h(23区平均:16km/h,中央路:7.9km/h,八重洲路:10.2km/h,永代路:10.8km/h,晴海路:15.2km/h)和其他干线道路划清界限的速度。其汽车流量和速度简直就像是贯穿中央区南北的大动脉!
因此,今天我想就支撑包括观光和商务在内的中央区经济活动的昭和大道进行报道。
昭和大道是从台东区的大关横丁(三轮站前)到港区新桥的8.0km的道路。和以前介绍的“东京高速公路(/archive/2015/08/post-2643.html)”一起,司机作为银座·日本桥的交通堵塞回避道路而广为人知,即使是平时不开车的人,也会利用11月1日的整个博物馆2015的免费巴士(右转路线的银座⇒日本桥)我想很多人会重新认识的。
【银座、日本桥周边的昭和大道地图(图中红色的线条)】
那么,从江户时代的地图来看,中央路等原本作为主要街道而存在,昭和大道的位置与当时的町人地(水谷町、因幡町、大锯町等)和大名宅邸的用地(板仓周防守、伊达若狭守等)重叠。
昭和大街诞生的契机是1923年9月的关东大地震。东京中的建筑物倒塌,街道变成了烧原,为了在处于毁灭状态的东京城镇整备近代的都市基础,在大规模的区划整理、公园的设置等的同时,进行了作为其骨架的道路的整备。
昭和大道作为当时的内务大臣兼帝都复兴院总裁,由主导帝都复兴计划的后藤新平提倡,计划为宽108米的道路,但由于财界等的反对,议会预算缩小,最终在1928年(1928年)以宽44米完成(震灾复兴道路·干线第1号)。
【后藤新平(1857-1929)出处:wikipedia】
如果昭和大道按照后藤的构想完成的话,就像以100米道路而闻名的名古屋久屋大通、广岛的和平大道、或者札幌的大通(公园)那样,道路之间有人行道和绿地带的宽敞道路经过银座和日本桥就是这样。不过,久屋大通和和平大道是由太平洋战争后的战争复兴院立案的,可以说后藤的构想是换了场所在后世实现的。
原本,由超时代性的后藤新平的构思而成的昭和大道,在那之后昭和30年代后半期迎来东京奥运会之际,将进一步提高其功能。形成了贯穿中央区东西的晴海大道、锻治桥大道、八重洲大道、永代大道交叉的不需要等待信号的地下自动车道(地下通道)。因此,从新桥车站前到江户桥,像高速公路一样几乎可以不停地通行,作为银座、日本桥地区的交通堵塞回避道路发挥着作用。上述惊人的平均行速度29.9km/h(附近干线道路的2~4倍左右!)这是因为这样的背景。
【昭和大道(宝町附近)】
另外,沿着昭和大道有东银座、新京桥、宝町、日本桥4个东京都地下停车场,昭和大道的地下自动车道是车辆的入口。
【宝町・东京都地下停车场】
【银座~日本桥周边的昭和大道与东京都地下停车场的地图(出处:东京都道路整备保全公社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