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渕彰/写乐]
2013年4月25日11:00
春天的中央区历史散步2013《江户文化的精华与华~江户歌舞伎的源流漫步~》是作为见闻中央区内歌舞伎渊源之地的特别企划,在《区的通告中央》募集的。以江户歌舞伎为主题,第一次是4月14日(星期日)在银座·旧木挽町路线,第二次是20日(星期六)在人形町·戏剧町迹路线上实施的。主办单位是中央区町步行志愿者导游的中央区文化财产支援协会。
第一次的银座·旧木挽町路线,在有“江户歌舞伎发祥地”碑(照片上·摄影岸本裕子)的京桥遗址北诘,让人想起猿若(之后中村)勘三郎举起橹的江户初期。在维新后的明治初期最早复兴的守田座(之后的新富座)演出的“新富座迹”(现京桥税务署)前,传达了近代东京的初创时期传承江户歌舞伎的干劲。
银座六丁目、昭和大道西侧是江户初期就有木挽町三座戏棚的地方。山村座、河原崎座、森田座十分热闹,但只剩下森田座(之后守田座)。正好新设了“森田座迹”说明板,回顾了《江户名胜图会》中描绘的情景。最后是众所周知的第5代“歌舞伎座”。也有已经进入其中的参加者,表现出了人气之高。
第2回是人形町・戏剧町迹路线。迎来开场140周年的“明治座”以广泛的戏剧演出等形式讲述了盛况。浜町绿道(浜町川迹)的“弁庆像”让人联想到歌舞伎十八番“劝进帐”的表演。明治座旧地是从喜升座开始的创业之地,回顾变迁。
从元吉原旧址的“末广神社”(照片下)经过大门大道,前往“玄冶店遗址”。这里也是歌舞伎的舞台。从后台新道遗迹终于走上了“堺町・葺屋町戏剧町迹”。中村座、市村座并驾齐驱的江户首屈一指的欢乐街。这是一个与木挽町戏剧町一起历经2世纪形成江户歌舞伎精髓的地方。“父父桥・思案桥迹”是江户时期,在通往娱乐场所方向的入口附近,江户人兴奋地渡过的吧。
走这两条路线,可以再次发现现在的中央区是江户时代的商业、流通、经济、交通等中心地,同时也是歌舞伎等江户文化的发源地。@卷渕彰
[卷渕彰/写乐]
2013年4月16日14:00
作为江户歌舞伎的发祥地,在极为兴盛的中央区,留下了与歌舞伎有关的史迹。其中一个是木挽町戏剧町遗址,江户时期,山村座、河原崎座以及森田座举着橹的地方。新装后成为话题的歌舞伎座也是旧木挽町,在离那里稍远的地方,江户三座中的森田座受到了戏剧的欢迎。
现在所在地是银座六丁目的昭和大道西侧附近(照片上),最近设置了说明板(照片中央)。这是再次认识至今为止继承的歌舞伎历史的机会。
江户歌舞伎的发祥地是1624年(1624年),以中桥南地的“猿若座”(之后的“中村座”)为首,之后迁移到堺町。接着,“市村座”在葺屋町举起了橹。两町被称为二丁町戏剧町(现在的人形町)。
另一方面,在江户时期的木挽町五丁目,明历大火后的1660年(1660年),以森田勘弥为座元,戏剧小屋“森田座”提高了橹。这三个是江户三座,是官许的戏棚。
森田座的南邻,当时的木挽町六丁目已经有1642年(1642)开场的“山村座”戏剧小屋了。当时包括这个座位在内被称为江户四座。接下来还建造了“河原崎座”,但不久就变成了废座。山村座因之前的“江岛生岛事件”于1714年(1714年)废座。
木挽町和堺町、葺屋町的江户三座,在天保改革中被转移到猿若町之前约200年左右,因江户市中的歌舞伎人气而繁荣起来。现在的中央区从江户时期开始就是歌舞伎演出的中心地。
之后的森田座在幕府末期时期改名为守田座,1872年(1872)在新富町再兴。之后改名为“新富座”(照片下)。与1889年(1889年)开业的歌舞伎座一起,两座在眼睛和鼻子的前端争夺歌舞伎的演出。新富座在关东大地震中受灾、废座。现在所在地是京桥税务署的所在地。@卷渕彰
[卷渕彰/写乐]
2013年4月11日09:00
现在沿着填埋的京桥川的北侧道路,最近被命名为“京桥竹河岸大道”(照片上)和“京桥萝卜河岸大道”(照片下)的中央区道路爱称。地点夹在京桥三丁目的中央路,从警察博物馆到昭和大道的东侧是“竹河岸大道”,相反的西侧是到外堀大道是“萝卜河岸大道”。顾名思义,分别是河岸地。
江户时期,河岸地是物资的卸货场,起到了保管、储藏所的作用。在幕府直辖地,町人好像支付了上缴金利用了那里。以日本桥的鱼河岸为首,盐河岸、西河岸、行德河岸等区内有很多河岸地作为历史遗迹保留着。现在的中央区是船运的中心地,是集成地。
京桥川从昭和30年后半期开始被填埋,成为首都高速公司线。其东北侧是“竹河岸”,广重“名胜江户百景”的“京桥竹がし”而闻名。这是因为从江户近郊运来的竹材。到了明治时期也有竹批发商的写生。虽然现在完全没有这种面貌,但是“竹河岸大楼”这座建筑物好像在讲述往昔。
京桥川的西北侧是“萝卜河岸”,现在建有“江户歌舞伎发祥地”碑和“京桥萝卜河岸青物市场遗迹”碑,很容易理解。江户初期,这附近开始了蔬菜等的拍卖,不久就被称为萝卜河岸,市场化了。关东大地震后的1935年(1935年)迁移到筑地市场。@卷渕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