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的目黑不动龙泉寺庙会因“甘薯节”而热闹非凡。江户中期的儒者・兰学家,被称为“甘薯老师”的青木昆阳埋葬在这里。忌日是10月12日(旧历),战后,配合缘日举办了“甘薯节”。出生于日本桥,在八丁堀的与力宅邸开私塾。由于红薯栽培的普及,拯救了饥荒,甚至被称为兰学之祖,是与中央区有关的人物。
青木昆阳于1698年(1698年)出生于江户日本桥小田原町的鱼批发店。通称文藏,昆阳号。在京都学习儒者伊藤东涯,回到江户,在八丁堀的町奉行所与力·加藤枝直宅邸内开设私塾。当时,与力的拜领宅邸有200-300坪,其中一部分不能借给商人,但据说可以借给医生和儒者。在这里父亲和母亲去世,分别服丧了3年。在目黑不动院内建造的“昆阳青木老师之碑”(照片上左)中,传达着“......在其丧中自己禁止酒肉,并且吃夕粥......”。据说,一味地看到了感谢父母恩情的过法的加藤枝直,推举了昆阳为町奉行大冈忠相。
昆阳著《蕃薯考》,阐述甘薯适合救荒作物。这本书被提交给了8代将军吉宗,作为幕府政策,红薯栽培得到了认可。1735年(1735年),除了小石川御药园、养生所之外,还在与力给地下总马加村(现在的千叶市花见川区幕张)和上总不动堂村(现在的千叶县山武郡九十九里町)的试作地栽培。现在,幕张之地(“京成幕张站”附近)有“青木昆阳甘薯试作地”(照片下左)和“表彰”的碑,千叶市教育委员会设置的说明板上“......只有现在所在地(幕张)成功,(中略)幕张的甘薯栽培逐渐增加,天明的大饥荒也多亏了甘薯,没有饿死的人”。隔着道路的对面有“昆阳神社”(照片下右),作为“芋神”被供奉着。
吉宗热衷于引进西洋学问,让昆阳学习荷兰语。在长崎屋会见了荷兰商馆长,总结了著作。据说前野良泽从昆阳那里得到了荷兰语的解读。其结果与《解体新书》的发行息息相关。据说我国的兰学研究从昆阳开始。1739年(1747年)成为评定所儒者后,在木挽町4丁目(现在的歌舞伎座右斜前附近)拜领了宅邸。1769年(1769年)72岁时结束了一生,在目黑不动龙泉寺有坟墓(国家指定史迹=照片上右)。●卷渕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