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笔者一览
>>关于这个博客
最近的博客文章
|
【隅田的烟花】
2019年3月7日09:00
京桥物语中的长篇故事。这次是最后一次了。
到上次为止 → 【①】【②】【③】【④】【⑤】
下面是战后昭和37(1962)年左右,从银座看到的京桥的街道。
照片提供:中央区立京桥图书馆
站在京桥大道上的建筑物,和上次最后的战前明信片几乎没有变化。在南传马町的时候的大正时代的面貌,跨越太平洋战争,昭和30年代也持续着。
但是,在东京奥运会之前,1963年京桥川开始填埋,京桥消失了,之后京桥街道的建筑也一个一个地改变了面貌。
距今正好50年前的昭和44年(1969年)5月,京桥最有名的建筑物“第一相互馆”举行了解体仪式。一直以来,都民一直在眺望京桥地标的信中,“至少耸立在屋顶上,光是那个红砖的圆顶屋顶就不能留下吗?”,一边令人惋惜一边解体。但是,跨越了关东大地震和太平洋战争的这座坚固的建筑物,光是拆除就很难施工了。
另一方面,在架设在河里的桥那边,桥没有了的现在也有留在京桥遗迹上的东西。是柱子。拟宝珠设计的柱子,另一个是看起来像火箭的大正时代架桥的柱子。
比较受欢迎的是明治时代残留着江户时代香味的柱子,大正时代的柱子,大概是因为对那个时代不太熟悉吧,设计让人感到异样的人也有。
这个柱子总是和南传马町的街道一样。大正时代与南传马町保持一体感,形成街道,跨越震灾,守护银座的复兴,太平洋战争也一起跨越了难关。但是现在那个伙伴不在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一个人觉得很可怜。
大正时代的柱子,这个设计原本是以什么为主题的呢?
我想很多人都知道现在京桥遗址桥头的“京桥萝卜河岸款待之庭”里有萝卜河岸的纪念碑和江户歌舞伎发祥的碑。但是,在这个地方,还残留着大正时代架桥京桥的“袖柱”,这一点似乎不太为人所知。
现在,作为公园的停车位,这个袖柱被赋予了重要作用。最近公园的翻修,位置好像稍微移动了一些,但是看了这个很难想象是以前的袖柱。
但是这个设计很漂亮。好好看看吧。中间有一个大的半球,周围有4个小的,mokomokokomokokomokoko。这个和什么相似吗?。到现在为止,如果是和这个漫长的故事交往过的人的话,我想会有想象的东西。
昭和初期・照片提供:中央区立京桥图书馆
我只能看到南传马町大楼的“3个圆顶屋顶”。
如果是这样的话,柱子也只是单纯地以南传马町大楼的屋顶为主题吧。只是把袖柱的印象拉到了尖~砰的上面。像以前的大同生命大厦的圆顶屋顶变成了咚嘎吱的屋顶一样。
嗯,想象的是自由而快乐的东西。历史有个谜团,不知道真面目的人有想象的余地,很有趣。难得,我再想象一下。
大正时代的柱子上还留下了伙伴。
是位于京桥遗址桥头的银座一丁目派出所。从银座的梯子,一直守护着银座的街道。
据说这个派出所建筑是80年代建造的,但是屋顶的设计毫无疑问是大正时代的咚喀里屋顶的京桥的柱子。
不过,只有这些吗?
从厦门和窗户的设计来看,不是明治银座的砖街,而是从大正到昭和初期,一直守护着银座复兴的“拐角的尽头”的街道。丰国银行、大同生命大厦、第一相互馆、星制药、三十四银行、千代田馆。然后是东加里屋顶的京桥。
以前的桥和南传马町的街道变成了一座建筑物,现在作为派出所守护着银座的街道。这样想的话,这个派出所的设计会让人觉得非常棒。
走在银座大街上,可以看到“拐角处”的街道就是京桥。在图书馆查明明治和大正时期的时候,日本桥和银座的书有很多,但是中间的京桥街的书几乎没有,调查方法也不知道,也没能抓住街道的印象和时代背景。当我这么想的时候,我发现了一个东西。这是明信片的照片。明信片是可以想象过去街道的一级史料,而且京桥的街道上还残留着不输给日本桥和银座的明信片。收集了那座京桥的明信片,按时代顺序排列,用文章编织。
在这个故事中,如果能一边想象着明治、大正、昭和初期的街道,一边走在现在的“拐角处”的街道上就太好了。我想一定会有好的东西在等着你。
结束了。
***
<京桥物语・参考资料>
《你知道日本近代建筑之父安东宁・雷蒙德吗》该项目委员会・(株)教文馆/2016
《与松坂屋、银座一起八十年》松坂屋/2004
松坂屋百年史(株)松坂屋/2010
松屋百年史(株)松屋/1969
《震灾复兴<大银座>的街道(清水组照片资料)》银座文化史学会/1995
《明治・东京钟楼记修订增补版》平野光雄・明启社/1968
《第一相互馆物语》第一生命保险相互公司/1971
《人民弱,官吏强》星新一·新潮社/1967
《中央区沿革图集京桥篇》中央区立京桥图书馆/1996
《银座通联合会六十年史料》银座通联合会/1980
《中央区桥梁桥诘广场~中央区近代桥梁调查~》中央区教育委员会社会教育课文化财产系/1998
《东京再发现~谈土木遗产》伊东孝・岩波新书/1993
《从彩色美术明信片·古地图眺望东京今昔散步》原岛广至·(株)中经出版/2008
中央区观光协会/2018/
《京桥图书馆图像数据》HP内记载的资料详情栏
《战前明信片》自己所有(使用特派员的活动费收集)
***
*建筑物的名字和公司名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迁,但是为了故事的关系,统一记载了。
*我尽力配合文章和明信片的年代,但是由于故事的关系,有不合适的东西。
*点击几个图像就会出现放大图像和解说图像。
参考・现在的京桥街道的报道 →这里
【隅田的烟花】
2019年2月21日09:00
这是京桥物语的第5次。从上次开始继续。
到上次为止→ 【①】【②】【③】【④】
在关东大地震之后,南传马町仍保留着大正时代的面貌。这座现代建筑林立的街道,从高处一直眺望着银座复兴的样子。坐在椅子上,看起来很舒服。进入昭和时代,银座大街的街道也明显发生了变化。
在大街的左边,松屋的百货店已经开业了。在那里面隐约可见松坂屋,银座街道的复兴,在这两个百货店的引导下,似乎正在快速前进。
另一方面,昭和3(1928)年左右的南传马町的风景。在大街上,可以看到有轨电车和公共汽车,呈现出盛况。星制药的大楼开始改建,最左边的片仓馆因为扩建而变大了。
1928年秋,举行了昭和天皇的御大典(御大礼),在京桥立了奉祝塔。御大典是即位礼、大尝祭等一系列仪式。大正天皇的时候,在《京桥物语2》中介绍了大正4年(1915年)举行的事情。
今年2019年是值得纪念的一年,众所周知即位礼将于10月22日举行。今年的即位礼和平成时代一样在东京举行,据说昭和和大正的时候在京都御所举行。
然后,震灾已经过去了7年的昭和5年(1930)。震灾复兴事业有一个分界线。
在震灾中受灾的星制药大楼的装束也变新了,南传马町街道的复兴也暂时结束了。话虽如此,南传马町的街道还保留着大正时代的面貌。走在银座大街上的人们可能感受到了一种怀念。
昭和5年(1930年)3月下旬,帝都复兴祭被召开。银座大街上有很多市民蜂拥而至,大家一起分享复兴的喜悦。
面向天空的京桥的柱子和南传马町的大楼的塔屋。在纪念的庆祝塔上,有轨电车的双杆。站在前面的群众所看到的地方是复兴结束后的银座街道。
至今为止一直守护着银座的南传马町的整个街道,仿佛朝着银座大街“万岁!”双手举起,为复兴后的银座街道祝福着。
如果在中央区内只有一次可以穿越到过去的话,想去哪个时代的哪里?。我想指定这张漂亮的照片中的某个地方,眺望银座大街。左上角的大同生命大厦的蜻蜓屋顶好像很好。
但是,还是从右上角的第一相互馆的塔屋俯视银座大街比较好。
银座三越也在4丁目十字路口开业的这一年。银座的街道上有町名变更。到4丁目为止的银座扩大到8丁目,松坂屋银座店建的尾张町的位置变成了银座6丁目。
第二年的昭和6年(1931年)。南传马町也发生了同样的事情。
就像桥放弃了江户以来的拟宝珠一样,南传马町和周边的街道也决心停止江户以来的町名。这是面向新时代的意识的表现吧。选择的新町名是“京桥”。那是大正时代形成的摩登街道和摩登的桥,名副其实地一体化的瞬间。
第二年的昭和7年(1932年),在银座4丁目十字路口建了服部钟表店的钟楼。另一方面,在京桥大道上,左手前福德生命大厦竣工,京桥街道的面貌发生了变化。
而且,不能忘记在京桥的街道上那个有名的建筑。京桥2丁目的星制药和千代田馆之间,是建在千代田馆旁边的大楼。昭和初期阶段,建有人字形屋顶风格的巴拉克、法国料理店“鸿乃巢”。
大概是昭和7(1932)年左右吧。从第一相互馆看京桥2丁目,就知道这个时候是更地了。
你知道那个建筑物,是明治屋的大楼。昭和8年(1933年),在千代田馆旁边竣工。下面的明信片,只有一点点的是明治屋。
这样看来,明治屋的大楼作为建在京桥街上的大楼,是后发组的。顺便说一下,在这张明信片上写的建筑物中,现在还残留着明治屋的大楼,还有同年竣工的,在街道右里面可以看到的日本桥高岛屋。另外,在银座同一年建造了教文馆大楼,现在还保留着。
另外,明治屋的大楼是将地层和地铁站连接起来建造的建筑物,在建设过程中,地铁一直开到京桥站。地铁银座线并不是从一开始就全线通车,浅草上野之间在1927年开通后,一点点增加通车区间,到京桥站1932年12月,到银座站1934年3月通车。
照片提供:中央区立京桥图书馆
以银座为中心的百货店进入,地铁也开通了的这条街,吸引了新的顾客层,非常繁荣。但是银座大街的繁荣,意味着“守护银座的复兴”这一至今为止的京桥街道的作用已经结束。
之后,战时色彩变深,可能是受到了管制,之后还没有找到京桥的明信片。大体上以这种形式进入太平洋战争,战争结束了。
接下来是最后一集。到现在为止是到第1~5次为止的长的故事,不过,点击图像的几个就会出现放大图像和解说图像。如果您能再回顾一遍,再看下一次的最终回就太好了。
接着。
【隅田的烟花】
2019年2月14日09:00
这是京桥物语的第4次。从上次开始继续。
到上次为止→ 京桥物语【1】【2】【3】
这是一本反映了大正时代变化很大的南传马町街道的明信片(大正10年(1921年)。明信片上写着“京桥大道”。现在取名为“中央路”,以前的明信片上每个地方都印有“银座大街”、“京桥大道”、“日本桥大道”。各个街道的名字都附有照片寄到了全国各地,东京的发展在视觉上广为人知。
但是,东京被大正12年(1923年)9月1日发生的事情袭击了。
这天的学校是开学典礼,因为是星期六,所以孩子们想回家的路上吃午饭。受灾的原因与其说是11点58分地震的摇晃导致建筑物倒塌,不如说是之后各地发生的火灾。南传马町也不例外,街道被烧毁了。
从京桥川稍微上游的染坊桥附近看。京桥川护岸前面的萝卜河岸被烧毁了。但是,南传马町的大大楼看起来没有倒塌。
我走近京桥确认一下。下面的明信片是从银座一侧越过京桥川,看了桥和南传马町的。京桥避免崩塌,中央高个子的第一相互馆,左边的大同生命,三十四银行,右边的丰国银行的大楼们没有倒塌。那个凹凸不平的“3个圆顶屋顶”还剩下了。
在这次关东大地震中,很多有名的建筑物都倒塌了。最高的浅草凌云阁(浅草十二楼)也受灾了,南传马町的第一相互馆就变成了这附近最高的建筑物。第一相互馆之后,将从最高的地方眺望复兴的东京。
从第一相互馆,确认一下震灾的受灾情况。首先是银座的另一边,日本桥方向。正下方的街道是现在的京桥2丁目,当时的南传马町2、3丁目。
虽然变成了瓦砾山,但是震灾3个月前竣工的千代田馆并没有倒塌。制作这张明信片的是千代田生命保险。把明信片寄到各地,传达了总公司的建筑物没有倒塌的消息。那好像是为了让契约者安心。当时是还没有收音机的时代。在各地信息错综复杂的情况下,明信片作为视觉传达震灾信息的媒体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另一方面,第一相互馆。这张明信片也是第一生命保险制作的明信片。这是从千代田馆附近拍摄的9月28日的京桥大道。
道路旁建有小屋和帐篷之类的东西,街道上聚集了很多人。虽然也可以看到混沌的样子,但是也传达了面向复兴的人们的力量。
从第一互馆确认一下银座方向。右下角的京桥旁边虽然堆着瓦砾,但是里面的萝卜河岸的建筑物已经开始建造了临时房屋。
在桥上可以看到荷马车、拖车之类的东西,正在修复中。沿街右侧建的大大楼是跨越震灾的大仓组本馆。在街道的左侧,可以看到后来开店的松屋的钢骨。
银座大街是从明治时代的砖街发展起来的高级街道。但是在这里宣告了那个时代的结束,开始了新的街道。
我确认一下其他大楼的情况。在里面可以看到东京站的方向。可以看到家家户户都建了起来,正在复兴的样子。
左边的大楼是片仓馆,右边是真四角窗的星制药。片仓馆在这之后反复扩建,逐渐变大,但是星制药的大楼受到了损害,之后就可以重建了。在正中间行驶的锻冶桥大道,由于震灾复兴事业的道路正在扩大。
受这次大地震的影响,原定于11月举行的东宫殿下(之后的昭和天皇)的婚礼延期了。第二年1月26日结婚,6月5日庆祝,京桥建有庆祝塔。
这是从南传马町拍摄到银座方向的照片,可以看出银座的新街道已经形成了。这个祝贺,不是给了复兴的银座大街新的希望和勇气吗。这5个月后,在银座大街的尾张町,百货店的松坂屋将开店。
另一方面,南传马町。因为这一带的大大楼没有倒塌,所以从银座那边看的话,从震灾前开始景色几乎没有变化。实际看了明信片,是震灾前还是后,为了确定时代非常辛苦。
成为线索的是明信片上写的文字和最左手边写的玫瑰风格的建筑物。如果拍到这座建筑物的话,就会变成震灾后南传马町的风景。
从这个时候开始,乘坐的巴士变得多起来。这是大正14年(1926年)的风景。这一年也是广播开始的一年。
尽管发生了地震,但残留着大正时代香味的南传马町的街道,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一样迎来了“昭和”的时代。从为了脱胎换骨而探索最好的道路的银座街道来看,这个南传马町的街道既是怀旧,也是在守护着我们,也许看起来很奇怪。
但是在这里突然,南传马町的街道发生了变化。
左边的大同生命大楼的圆顶屋顶,竟然伸长了。
这个蜻蜓屋顶简直就像大正时代京桥的柱子的设计转移了一样。在更换桥的时候,难道不是意外地预见了将来,把柱子的设计做成了咚咚的一声风吧。要说南传马町的街道是哪一个的话,与其说是新的重生,不如说是回归了以前。
不管怎么说,南传马町的街道和京桥的设计一体化了,这是事实。
像这样,跨越关东大地震的南传马町的街道,将大正时代的氛围原封不动地传承到了昭和时代,继续守护着正在复兴的银座街道。
接着。
【隅田的烟花】
2019年2月10日18:00
这是京桥物语的第3次。从上次开始继续。
到上次为止→ 【京桥物语1】【京桥物语2】
在现在的中央路和锻冶桥大道相交的京桥十字路口,出现了大正时代中期,有圆形圆顶塔屋的建筑物。这次要从这座建筑开始谈话。
这是由东京站的车站和日本银行总店有名的辰野金吾设计的建筑。第一生命保险所拥有的建筑物,名字叫“第一相互馆”。建设工程开始于东京站完工的第二年大正4年(1915年)。
当时,这附近的高层建筑是日本桥的三越本馆、银座的大仓组本馆等5层建筑。第一相互馆完成后,将成为超过它的7层建筑,到屋顶的塔屋为止高达45米的大建筑。
当时虽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带来的好景气时代,但是由于通货膨胀导致建筑材料不足,工程迟迟没有进展,钢骨组装起来花了2年时间。正如您所看到的那样,耸立着以异样高度而自豪的钢骨状态的第一相互馆,但是由于工程多次中断,所以也被称为鬼屋。
在这样的情况下,辰野金吾没有等到完成就突然去世了。大正8年(1919年)3月,正好是100年前的事。由于此后的不景气,建设工作极为困难。
第一相互馆正在建造中,100年前的5月,京桥立着庆祝塔。这是被称为三大庆典的庆典。这是东宫殿下御成年式、市制三十年、奠都五十年三个重叠的庆祝。东宫殿下是指后来的昭和天皇,此时迎来了18岁。
街道的右侧写着正在建造中的第一相互馆,但是在街道的左侧,大同生命大楼的对面开始了什么大楼的工程。原本是4层建筑的大楼正在改建成7层建筑,好像在这一年完成了。
这座大楼是新兴制药公司“星制药”总公司的建筑,由创业者星一建造。星一在美国留学后创立了这家公司,发挥了首次采用特约店的方式等经营手腕,将这家公司推向被称为东洋第一的制药公司的人物。
星一的儿子是作为SF作家而闻名的星新一,之后星制药的命运,可以从他写的悲伤故事中得知。
这座建筑是在建筑中的第一相互馆的斜对面建造的。从银座一侧看,其特征是接近正方形的窗户形状,之后也多次出现在明信片的风景中。屋顶上用红色的文字发出了“kuri是hoshi”的招牌。
在横眼看到星制药大楼的完成后,辰野金吾的遗作·第一相互馆终于完成了。通过遵守不允许妥协的施工,比预定时间晚了3年,工程费是预算的一倍,苦难的最后完成了。大正10年(1921年)3月的事。
作为辰野金吾建筑的特征,古典的红砖风格随处可见,最大的特征是45米的建筑物的高度。从那个塔屋可以看到现在的中央区全域。
这张照片是大正10年(1921年),从第一相互馆看到的银座方向。
照片提供:中央区立京桥图书馆
正如您所看到的那样,银座大街在京桥的地方转弯,所以第一相互馆的屋顶是从正中间俯视银座大街的绝佳位置。最近在银座看到的高个子建筑,只有街道右侧的大仓组本馆。当时的银座是咖啡店兴盛的时代。
另一方面,日本桥方向的景色。同样是大正10年(1921年)左右吧。这边好像也没怎么建大大楼。
左下角可以看到田村的帽子店。以前特派员yaz先生报告过,餐厅的鸿乃巢的位置应该在这附近。我也很清楚当时的情况,请一定要看这边。
★特派员yaz先生的文章 → 这里
下面的明信片,恐怕是第二年大正11年(1922年),从银座一侧看到的南传马町的风景。
南传马町变成了大城市的风景。其中,在短时间内出现的“3个圆顶屋顶”,从银座看,一定看起来像是南传马町的象征性建筑。不知什么时候,大同生命大楼前建有一座“三十四银行”的四角大楼,而且星制药大楼对面也有新的大楼正在建造中。
仔细看前面的话,也可以看到道路施工的样子。南传马町进入大正时代,在建筑领域取得了很大的外貌,这也与土木领域相呼应。这恐怕是与京桥的更换相关的工程。
京桥决定在大正11年(1922年)扩大桥,停止至今为止江户传统拟宝珠的柱子。然后决定拥有现代设计的柱子。想成为与南传马町的街道相匹配的现代设计吧。这个柱子现在也留在一座京桥遗址的当地,我想应该有人知道。
这样看来,这个柱子的设计与“3个圆顶屋顶”形成的都市景观相协调,从银座一侧越过柱子眺望的南传马町,简直就像向上延伸,面向天空的街道一样。
周围的大楼也增加了。明信片左上角的大楼是大正11年(1922年)竣工的“片仓馆(片仓生命大楼)”。地点沿着现在的东京广场花园的锻冶桥大道,到几年前为止作为片仓工业大楼在这里。
另一方面,在街道左侧最里面建造的是“千代田馆(千代田生命大楼)”。第二年大正12年(1923年)竣工,是现在京桥托拉斯塔建造的地方。
就这样,大正时代,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景气中,生命保险和金融公司都以繁荣而自豪,南传马町在银座之前建造了很多高层建筑。在现在的我们看来,这个时候建造的南传马町的街道是大正浪漫全开的地方,但是在当时的人们看来,作为东京具有代表性的都市街道而广为人知。
但是在那之后,东京和南传马町将被那天发生的事情袭击。
接着。
【隅田的烟花】
2019年2月6日18:00
京桥物语。从上次开始继续(上次是这边→【京桥物语1】)。
从银座看到的京桥街道。这两个街道的交界处曾经流淌过京桥川,上面架起了京桥。明治、大正时代架设的桥的柱子作为史迹被保留下来,但是从现在的街道上想象那个时代已经变得很难了。
但是,从银座眺望的京桥街道,以前作为绘画的风景广为人知。是怎样的街道呢?街道是如何形成的呢?我想使用明信片,分几次介绍一下。
我要从一张照片开始讲。
照片提供:中央区立京桥图书馆
从银座那边看着架设在京桥川上的“京桥”。当时是明治28年(1895年),京桥的街道是名为“南传马町”的町名,桥的南传马町一侧暂时立着巨大的大门。这是甲午战争时建造的凯旋门。据说为了迎接出征的士兵,全国各地都建了各种形状的凯旋门。
另一方面,“京桥”。据说创架是江户时代初期,这个时代的桥是明治8年(1875),由九州肥后的名石工桥本勘五郎从木制换成石造的。这座桥的柱子描绘了漂亮的拱门,有着京桥传统的拟宝珠设计。
之后,京桥在明治34年(1901年)换成铁桥。据说柱子和栏杆是上一代的石桥的东西被挪用了,拱门的侧面为了看不到里面的构造而被覆盖,装饰着花纹。
左边的和风之门是明治38(1905)年左右,日俄战争时建造的京桥凯旋门。有凯旋门的是银座那边。桥上有路面电车行驶,京桥川上漂浮着运送米袋的小船。
这是明信片。明治33年(1900年),明信片被允许是私人制的,之后随着日俄战争的胜利气氛,大流行起来。最近在还没有收音机的时代,作为向各地传达信息的手段,明信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并且那个信息,以20世纪初期的贵重史料的形式,隔着时间的现在也被传达。
银座大街的明信片上经常拍到有轨电车。明治36年(1903年),京桥换成铁制后,路面电车开始通过,所以明信片从铁制的京桥和银座大街的路面电车的历史相同的时期开始了。
这是从南传马町眺望凯旋门中的银座大街。在万国旗飘扬的情况下,花电车在行驶,人们蜂拥而至桥上。在历史教科书中学不到的,能感受到当时的空气感也是明信片的魅力。
明信片的魅力还在于此。偶尔会拍到有趣的东西。这是从银座眺望南传马町的明信片。右端拍着煤气灯一样的东西,左下角拍着电话亭。
关于电话亭,我是第一次通过特派员Hanes先生报告的报道知道的。请一定要看这边。
在京桥!日本第一个街头公用电话 →这里
顺便说一下,这张明信片被称为“手彩绘明信片”,是一张一张彩绘师上色的。因为有时是用那个人喜欢的颜色来涂的,所以不知道是不是真的颜色。
凝视在电话亭右上角的远处,就能看到钟楼。这是南传马町的小林钟表店。小林钟表店以建在八官町(现在的银座八丁目)的大钟表台而闻名,在南传马町的分店也建了钟表台。据说那家服部钟表店的创始人服部金太郎看到小林钟表店的繁荣情况,决定成为钟表商。
下面的明信片恐怕是明治末期南传马町的风景。桥的对面有南传马町的啤酒大厅,最右边写着“きやはし”的京桥的柱子,还有煤气灯。
现在的京桥遗址上还留有两座雕刻着“きやうはし”和“京桥”的柱子,当时实际设置的地方正如您所看到的那样,“きやははし”从银座侧看就在前右侧,“京桥”从南传马町侧看就在前右侧。
顺便说一下,关于应该还有两个柱子,我调查了过去的照片,一个是1901年的架桥年月,另一个是什么文字,但是没能解读。
之后,进入了“大正”时代。这张照片被认为是大正2・3(1913・4)年的时候。这是从南传马町到银座方向的照片。右边的建筑物是日就社。现在的读卖新闻社在这里。
日就社虽然在明治末期竖起了钟楼,但是几年后就取下了。银座的街道是明治时代报社聚集的地方,也是信息的集聚地。
另一方面,在南传马町一侧,大正3年(1914年),在日就社桥的对角线上建成了“丰国银行京桥分店”的大楼。现在有LIXIL所在的大楼附近。
明信片的设计恐怕是从圆形圆顶的塔屋看到的景色吧。进入大正时代后,这座大楼建成后,南传马町的街道就以急剧的速度开花了。
第二年大正4年(1915年)的京桥,南传马町一侧是奉祝门,银座一侧是奉祝塔。在以京桥为首的主要桥上,如果有什么大的庆祝事情的话,就建造了这样的东西。
这是11月大正天皇举行御大典(即位礼和大尝祭)时的明信片。图章上描绘的是在继承皇位时的即位礼中使用的八角形高御座。据说现在的高御座是大正天皇时期再现的,今年也使用了这个。
从不同的角度看南传马町,街道的右侧拍到了丰国银行,对面开始了新的建筑。
这是第二年大正5年(1916年)竣工的大同生命保险东京分店的建筑。被称为“大同生命大厦”,拥有和丰国银行一样圆形的圆顶屋顶。之后形成了酝酿出大正浪漫氛围的南传马町的脸面建筑。就现在的地方来说,在东京广场花园的地层中央以法的上面。
照片提供:中央区立京桥图书馆
大概是大正5年(1916年)左右吧。从这座大同生命大厦眺望的桥,还有银座的街道。
南传马町开始建造高个子的大楼。从高处可以俯瞰银座的街道,今后会出现这样的照片。大正时代的南传马町是这样开幕的。
接着。
【隅田的烟花】
2019年1月31日12:00
今天去了银座西克斯的屋顶。
走完银座大街的人群后,来到这里一看,心情稍微平静了一点。在屋顶上悠闲地周游,寻找东京塔和天空树也不错。但是还有其他想看的东西。那是银座的街道。其中最好的应该是4丁目十字路口方向吧。
和光的钟楼真是太好了。但是银座的街道,给人的印象是比想象中还要笨蛋啊。
在银座西克斯建造之前,这个地方的是松坂屋银座店。从松坂屋来的战前风景,是这样的感觉(昭和8年(1933年)左右)。
与现在相比,这是关东大地震10年后的银座。建在4丁目十字路口的和光当时被称为服部钟表店。右边的对面是银座三越,服部钟表店对面看到的是教文馆。
调查了历史,这三个是在以下一年建造的。
昭和5年(1930年)・银座三越
昭和7年(1932年)服部钟表店
昭和8年(1933年)・教文馆
如果能一点一点地追溯到过去的话,建筑物应该会按照新的顺序消失。这次我想稍微改变一下主意,穿越到过去,带您去银座大街的时间旅行。
首先,稍微追溯一下,有一座丢失了的大楼。知道吗?
正如历史所示,教文馆已经消失了。因为有服部钟表店,所以是教文馆建前一年的昭和7(1932)年左右的风景。
教文馆的设计者是安东宁•雷蒙德。在银座的街道上,建了几座他设计的建筑物,据说现在的松坂屋也有他设计的时代。
另一方面,服部钟表店。这座钟塔是第二代,第一代钟塔是在明治27年(1894年)建造的。为了改建,第一代被拆除后遭遇了关东大地震,震灾9年后,这第二代建成了。
再追溯一下。这是昭和4(1929)年左右的4丁目十字路口。
服部钟表店的建筑不见了。因为对面立着起重机,所以三越正在建造中。对面是山口银行,对面看到的大大楼是百货店松屋银座。我知道松屋当时已经营业了。
再往前走吧。
于是服部钟表店的地方出现了低层巴拉克风格的建筑物。这是昭和初年的风景。据说这个低层建筑是震灾后建造的,三越入住后暂时营业。之后三越在对面的地方开始建设大楼,在昭和5年(1930)的帝都复兴祭之后,作为大规模百货店开始了现在的银座三越。
进一步追溯,试着接近震灾的一年。于是松屋的大楼就变成了钢骨。
照片的最下面好像拍到了松坂屋大楼的钢骨的影子,所以好像是松屋、松坂屋的大楼都是钢骨的时代。从历史上看,各自的开业都是
大正13年(1924年)12月1日・松坂屋
大正14年(1925年)5月1日・松屋
因此,就是1924年左右的风景。说起1924年,那就是关东大地震发生的第二年,在这个风景中也能随处看到重建建筑物的样子。
正如您所看到的,现在的银座西克斯的屋顶是关东大地震后一直眺望银座街道复兴的地方。
松坂屋是在银座首次开业的大型百货店。当时,银座6丁目叫尾张町,建造大楼的是国光生命保险。在上层国光生命营业,下层有松坂屋开了一家店。
虽然现在无法相信,但是作为能够全馆双脚入场的第一家百货店,引起了话题。也有热闹的屋顶动物园,从附近的车站出来的黄色接送巴士,根据松坂屋的开业,银座从高级志向的街道变成了普通大众也能享受的街道。
另一方面,松屋银座怎么样呢?因为看不太远了,所以我去空中看看。
飘扬的旗帜是由松和鹤设计的松屋标志,下面看到的是银座大街。这里是完成后的松屋屋顶。从银座3丁目眺望1丁目的方向。
松屋的开业时间是松坂屋开业约半年后的大正14年(1925年)。松屋本身是明治2年(1869年)在横滨作为鹤屋创业的,今年正值创业150周年。这座8层建筑由人寿保险公司开始建设。但是中途松屋决定入住下层,由于设计变更,造成了很大的通风。即使在钢骨的状态下遭受地震的袭击,20个月后也会开店。
特别是内部装修非常豪华,吸引了来店的很多人,引起了话题。之后和松坂屋一起,成为牵引银座复兴的重要人物。
把目光转向银座大街的话,可以看到斜向方向的大楼。这是大正4年(1915年)作为5层建筑竣工的大仓组本馆。建造当时是东京最高层的大楼。
正如从建造的那一年就知道的那样,这座大楼度过了关东大地震。说起大仓组本馆,在点燃电弧灯的第一代建筑的时候也很有名,这是40多年前的事了。照片是第二代建筑,昭和初期的风景。现在有卡地亚的OkuraHouse是第四代。
让人在意的是,银座大街对面的“拐角处”的大厦群。总觉得让人感受到大正浪漫,氛围很好的街道在扩大。一定是一个很棒的城市。
在大仓组本馆的屋顶上移动,稍微靠近一下吧。
左侧的“咚喀里屋顶”和右侧的“圆形圆顶”高个子的大楼令人印象深刻。昭和初年。
试着在这个地方进入大正时代。这是大正14年(1925年)左右,拐角处前面的街道。
没?有什么变化了。
汤加里屋顶变成了圆形圆顶。大正时代好像不是咚嘎的屋顶。 这个拐角前面的街道是现在的京桥,当时是名为“南传马町”的町名。拐角处流淌着京桥川,上面应该架着“京桥”。在震灾只过了几年的这个时候,大型大楼林立的街道,取得了怎样的发展呢。
这次就到此为止。银座大街的穿越时空和空中散步。怎么样?从下一次开始,我想按时代顺序介绍一下这个“拐角处”的街道。是《京桥物语》的序曲。
(参考文献等将汇总在Epilog中进行记载)
|
链接集
|